对市政协第十五届三次会议第0602号提案的办理答复
发布时间:2025-09-15来源: 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佚名
民进天津市委会:
贵党派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升“津农精品”产业化水平的提案,经会同市文化和旅游局、市知识产权局、市商务局、西青区、津南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研究答复如下:
一、我市“津农精品”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品牌农业建设,培育认定“津农精品”品牌225个。小站稻、沙窝萝卜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沙窝萝卜入围“中国百强区域公用品牌”;茶淀玫瑰香葡萄、宝坻黄板泥鳅等4个区域公用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小站稻、沙窝萝卜、岳龙红甘薯初步探索出适宜发展路径,树起农业品牌发展标杆。“津农精品”品牌农产品销售额连续两年突破100亿元,2024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0%以上,溢价率达到15%。重点实现了“五个突破”:
(一)品牌思维“由求量到重质”的突破。坚持市场引领谋划产业发展方向,从粗放式“求量”转向精准化“重质”。一方面,在顶层设计上提质。升级“津农精品”认定门槛,225个品牌序列实现量稳质增。按照“基地示范、龙头带动、科技赋能、品牌提质”思路,遴选小站稻、沙窝萝卜、岳龙红甘薯等10个品牌重点打造,扶持16个主体建设品牌基地。另一方面,在政策支撑上提质。首次安排央补资金1892.9万元,项目化支持品牌建设。统筹国家产业集群、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项目资金8327.3万元,支持重点品牌选种繁育、扩产延链。集成政策资源推进产业发展。
(二)品牌管理“由分散到统筹”的突破。把“小站稻”品牌作为重中之重,统筹全市资源聚力打造。一是规范品牌管理。“小站稻”品牌上提市级管理,授权用标企业41家,制定小站稻全产业链标准8项,规范小站稻市场“劣币驱逐良币”乱象。2024年全市小站稻种植面积83.4万亩,总产量53.5万吨,产值125.4亿元。以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为骨干,示范建设品牌化基地5.5万亩,带动小站稻产业整体提升。二是构建宣传矩阵。政府牵头聚势宣传推广。投放CCTV—1黄金时段广告,开通“小站稻号”海河游船、“丰收号”地铁;坚持逢会必推、逢节必展,小站稻2024年亮相各类活动百余场。“政府背书”成为小站稻最有底气的“金色名片”。三是拓宽营销渠道。日思小站稻入驻七鲜、抖音等平台,全部单品进入京东自营销售飙升榜。增设线下网点600家,价格看齐五常大米,销售额同比增长20%。在全国稻谷价格历史最低的市场背景下,实现量价逆势上升。同时,高于市场价15%签订收购合同,受到农户充分信赖,联农带农效果凸显。
(三)发展模式“由单打到协同”的突破。将沙窝萝卜品牌由“小而散”向“小而精”目标打造。一是统一思想认识。西青区委副书记挂帅成立工作专班,探索提出“政府+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周调度、月研判、季复盘”推进沙窝萝卜品牌建设。二是强化基础提升。传统老味与现代口味并重抓品种选育,主推品种种植面积覆盖87%。制定分级、仓储全产业链标准体系,配齐“五标一码”强化品控溯源、品牌保护。三是补齐供应链短板。下大力气引育供应链企业天津市小沙窝村谷力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借助供应渠道上架京东、山姆会员店等高端平台,售价达到23.8元/2条,单品溢价率达到100%。改变大宗渠道销售模式,C端(消费者端)销售达到50%。2024年沙窝萝卜销售额2.5亿元,同比增长108%。地头收购价格同比增长一倍以上,为广大农户吃下“定心丸”。
(四)链端短板“由生产到流通”的突破。岳龙红甘薯紧抓发展风口,锚定全链条升级发展镇域产业。一方面,精准施策扬优势。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引入全国顶尖种苗公司石家庄慧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龙头企业、村集体联合成立平台公司。建设甘薯种苗繁育中心1000亩,成立甘薯协会,制定首个薯品类国家级团体标准。全方位夯实品质根基。另一方面,千方百计补短板。建设存储量1万吨的智能化存储库,解决仓储难题彻底改变地头收购销售模式。岳龙红甘薯上架京东、抖音平台,布局多家线下专营店,售价达到68元/5斤。建设薯加工中心开发薯蔫儿、薯干等加工品。2024年种植面积扩大到1.8万亩,建成全国最大的全产业链红瑶甘薯基地。带动岳龙镇13个村集体增收300万元、人均增收4000元。
(五)品牌重心“由乡村到城市”的突破。跳出乡村做农业,坚持宣传做到城市、消费面向市民。推动农货进城,促进消费提振。一方面,以节兴业促增收。首次在市区举办丰收节金秋消费季全国主会场活动,精心打造多元消费场景,活动3天举办地津湾广场客流量达到12万余人次,电商平台线上成交规模超4600万元。另一方面,面向市民强传播。持续开展“津农精品”进北京、进农交会、进商圈等活动百余场,推出“津农精品”伴手礼2.0版,投放高铁站、路名牌宣传广告,媒体刊发报道4000余篇。用“铺天盖地”换“深入人心”。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我市品牌农业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提案中提到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平不够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够强、营销渠道不够广等方面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做优做强“津农精品”部署要求,以贵委提出的3个方面对策建议为主攻方向,在做强品质、做优渠道、做大市场等方面升级加力,推动我市品牌农业建设提质升级,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实施品控提质工程。一是推进种源核心技术创新。推进花椰菜、薄皮甜瓜、小站稻等优势种业发挥好常规育种技术2.0优势,叠加分子辅助选择、全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技术等现代育种技术,保持育种技术3.0全国领先地位。二是聚焦关键技术难题攻关。聚焦分级分选技术空白,产品带土包装等难点问题,支持沙窝萝卜、岳龙红甘薯等品牌通过揭榜挂帅方式研发无损检测、清洗保鲜技术。做好产品特性挖潜,鼓励开展膳食营养健康数据指标研究,推进产品向商品转变,提高溢价能力。三是完善标准体系。推进10个重点品牌制定分级分选、产品包装、仓储物流等环节标准,建立完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全面推进宣标贯标,开展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不断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四是建立赋码溯源制度。推动小站稻、沙窝萝卜、岳龙红甘薯等品牌建立赋码溯源制度,实现“源头赋码、一物一码、物码统一、一码关联”,以专属“身份证”标识核心产地,为保证产品质量、强化品牌保护、提升品牌价值助力赋能。五是推进品质升级。鼓励开展产品认证,扩大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以绿色、有机、赋码为品牌打高端标签,为产品作标杆示范,带动品牌价值提升。推进质量分级,实现分级定价、优质优价。
(二)实施产业提升工程。一是补齐产业链短板。统筹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建设项目,鼓励建设分级包装、储藏保鲜、预冷烘干设施,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进一步提升产品供给能力和流通率。二是推动产业链升级。聚焦武清果蔬、下营山楂等品牌大力培育“链主”企业,强化与生产经营主体协同发展。推进政府、企业、种养殖户三方联动,引导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产业由“小散弱”向“大精强”转变。三是促进多业态融合。对岳龙红甘薯、下营山楂等具备一定规模的品牌,适度开发加工品纵向延伸产业链条。推进武清果蔬、大港冬枣等品牌横向拓展农事体验、生态康养等多种业态,推进品牌融入酒店民宿、露营地等休闲旅游场所,发挥产业融合乘数放大效应提升品牌价值。
(三)实施营销赋能工程。一是拓展销售渠道。支持小站稻、岳龙红甘薯开设旗舰店、直播间,紧抓线上流量拓展销售渠道。多点布局货柜专区、线下店铺等,让更多“津农精品”走上市民餐桌。二是拓宽销售场景。推出岳龙红甘薯冰激凌、小站稻面包等跨界融合产品,日鲜稻、安睡稻(GABA米)等功能产品,进一步增强供给适配性,挖掘消费潜力。三是拓广销售半径。精准把握“津农精品”量小、质高的特点,锚定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开展宣传推介,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不断延伸“津农精品”辐射半径。
原文链接:https://nync.tj.gov.cn/ZWGK0/JYTABL152022/202508/t20250808_710821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发布
- 中国水果重塑“全球果盘”:今天还在树尖,后天遍布世界餐桌2025-09-15
- 到海口世纪公园 邂逅镜头下的乡村之美2025-09-15
- 聚焦标准化种植、品牌化发展——嵩明做好蔬菜产业大文章2025-09-15
-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第一巡察组巡察云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党支部工作动员会召...2025-09-15
- 关于采购生态家禽产业2025年信息采集分析第三方服务的邀请函2025-09-15
- 我区五项举措驱动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提档升级2025-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