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特产调研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正文

对市政协第十五届三次会议第0703号提案的办理答复

发布时间:2025-09-15来源: 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佚名

  

  王迎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农业鲜明特色品牌推广乡村产品的提案,经会同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商务局、市人社局研究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顶层设计。2020年,我市设立市级农业品牌“津农精品”,截至目前,累计培育认定品牌225个。其中,区域公用品牌15个、企业品牌71个、农产品品牌130个、农业服务业品牌9个。涵盖粮油、蔬菜、水果、畜禽、水产、种业、加工、休闲农业、手工艺等9大品类。其中,小站稻、沙窝萝卜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坚持重点品牌引领,按照“基地示范、龙头带动、科技赋能”的思路,自2024年开始,利用两年时间重点打造小站稻、沙窝萝卜、七里海河蟹、大港冬枣、武清果蔬(小兔拔拔水果萝卜、小猴摘摘精品鲜桃、小鹊登枝口感番茄、小熊掰掰鲜食玉米)、岳龙红(辣椒、红瑶甘薯)、下营山楂、罗庄子红香酥梨、劝宝韭菜、东信花卉10个优质农产品品牌。力争到今年年底,建设10个以上品牌基地,每个品牌培育1家“链主”企业。

  (二)促进产业提升。聚焦产业基础、资源禀赋集成政策资源向重点品牌集中,统筹品牌营销能力提升、产业融合发展、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等项目资金支持重点品牌选种繁育、扩产延链、品牌打造。成功获批设施蔬菜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静海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滨海新区中塘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成功争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西青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2家企业被新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引入供应链企业发展沙窝萝卜产业,打造260亩核心示范种植基地,完成设施农业升级改造,优化产地生态环境。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全面推行“五标一码”标识管理(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标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标识、“津农精品”标识、“沙窝萝卜”商标、“沙窝”字形标和防伪码),起草发布《“沙窝萝卜”区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办法(试行)》,规范授权企业经营行为,按照授权企业年度销量统一发放防伪码。沙窝萝卜年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108%。沙窝萝卜成功入选国家2024年农业品牌培育计划。

  (三)加强宣传推广。运营“津农精品”展示中心,根据时令特点筛选特色优质产品入驻。在央视一套和天津卫视投放小站稻、沙窝萝卜、岳龙红甘薯宣传广告。通过新华网、经济日报、天津日报等媒体平台刊登系列报道。支持企业在抖音、京东等平台开设旗舰店。积极组织推荐“津农精品”品牌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等大型展会。

  (四)拓展营销渠道。首次在市区举办丰收节金秋消费季全国主会场活动,精心打造多元消费场景,活动3天举办地津湾广场客流量达到12万余人次,电商平台线上成交规模超4600万元;持续举办“津农精品”“五进”活动;组织品牌主体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大型展会;通过淘宝、京东、拼多多、快手等网络平台推介销售产品,着力提升市场覆盖面。以品牌为核心构建产业融合生态。创新推出“小站稻号”海河游船、“丰收号”地铁专列,开发小站稻生态观光、七里海钓蟹体验等新业态,发展“一分薯田”认养、农耕研学等体验经济,实现农业从单一生产向服务、文化等多维度拓展。2024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人数3802万人次,同比增长23.5%,全市乡村旅游综合收入80亿元,同比增长9.6%。

  (五)加强人才支撑。健全就业服务制度,促进农民工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创新建设镇、村就业服务站、就业驿站等,加强老百姓“家门口”就业服务。全市共建成线下零工市场27家,为农民工提供即时快招服务。精心组织“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10+N”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累计举办农民工专场活动425场,2000余家企业参加,提供就业岗位31.7万个。开展“源来好创业”资源对接服务季活动,编制创业资源“三清单两名录”,为创业者搭建平台、拓展渠道,实现优质资源有效集聚、供需两端精准对接。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增强产业韧性。继续建设分级包装、储藏保鲜、预冷烘干、精深加工等设施。聚焦重点品牌大力引育“链主”企业和供应链企业,纵向延伸产业链条,横向拓展产业业态。千方百计补齐产业链短板,推动重点品牌“小产品”成为“大产业”。

  (二)强化宣传推广。开发晚安稻、米香面包等跨界产品。举办北京、上海推介会,定向开展产销对接。以办好2025年第二十二届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为主线,策划海河游船冠名,央视频道、“三站一场”广告;通过品牌发布、项目路演、产销对接等把“津农精品”推向全国、出口世界。结合时令特点举办各类文化特色活动。与电视综艺节目联手打造“津农精品”直播联赛,全方位延伸宣传触角。以小站稻、沙窝萝卜、岳龙红甘薯为核心建设产业融合片区,优化主题精品线路,建设甘薯文化博物馆,多业态融合提升产业质效。

  (三)壮大人才力量。鼓励经营主体引进广告推广和渠道运营人才。在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育等项目中开设农业品牌专题培训课程。健全就业服务制度,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30条,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培训、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房租补贴、创业孵化基地等政策扶持作用,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原文链接:https://nync.tj.gov.cn/ZWGK0/JYTABL152022/202508/t20250808_710821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特产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特时代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全国特产行业信息化应用平台
特产调研网 tc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3596号-8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