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特产调研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正文

梧州市:特色竹编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3-12-21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作者:佚名

  

  梧州讯(程超越)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梧州市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竹芒编织,推进产业振兴乡村和乡村振兴产业双轮驱动。

  一、优化生产模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一是完善联农带农,铺好一条创收宽路。整合零散家庭“小编织坊”,探索“镇级政府+企业+村级合作社+农户”的生产销售模式,牵头统筹全镇“竹编”制品的接单、派单、培训、成品回收和工资发放,让编织农户与村级合作社“抱团”,以行政村为单位与企业销售商签订“保价收购”协议,成本资金用于循环采购。如苍梧县在木双镇“绿尚”竹子专业合作社,与苍梧县旺甫镇六堡茶竹编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每月定期向“绿尚”收购竹编产品12000件,确保销路畅通,后期正在探索与苍松、三原、濡菲等六堡茶知名品牌企业形成合作,定期提供订单,打造六堡茶竹制品容器规模企业。二是增加就业机遇,建设一条致富靓路。运用好乡镇企业,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岑溪市共有岑溪市南渡全兴编织工艺厂、岑溪市南渡镇辉发工艺制品厂两家,吸纳带动了南渡社区、盘古村、峡宝村、马路镇五星村等四个村、社区的群众从事竹芒编产业,累计带动近千人在家门口致富增收。三是打造特色品牌,走出一条增收新路。竹芒编制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各地区立足本土优势,积极打造品牌名片。如苍梧县木双镇大力发展竹编“庭院经济”,打造“木双竹”品牌竹编制品成为了广东“贺江碧道画廊”、茶船古道、山贝红色研学基地旅游者的畅销商品,产品年销售额达62万多元;岑溪市南渡镇相继建成“竹芒编一条街”“竹织村”“芒编村”,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欧美和国内山西、天津等地。

  二、探索互联网+文化,打造新的传播平台

  一方面,探索电商销售,为产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抓手,打造以“竹+非遗”“竹+品牌”“竹+家具”等多元化发展体系,推进竹编“庭院经济”与电子商务的有机结合,苍梧县木双镇利用镇“红色驿站”农产品直播间和西中村山贝粤桂农产品直播平台,通过直播带货和短视频制作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另一方面,聚焦农文旅融合,为产业发展绘就崭新蓝图。聚焦农文旅融合的生态“农业+”模式,科学合理地开发当地文化和资源,积极探索构建以竹编产业为特色的旅游道路发展研学游、亲子游、农耕文化体验游等多种休闲农业业态,打造集生产、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产业集群,让竹编产业有效益、有奔头。

  三、强化人才培训,培育竹编传承新力量

  一是专业技术人员开展面授培训,提升竹编从业者质量。苍梧县组织农技人员、村委干部、党员、手工艺人到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竹编技术、品牌营销等专业知识观摩培训,增强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竹编产业的信心决心,为竹编产业提供人才支撑,推动六堡茶周边产业快速发展,奠定茶文旅发展基础。利用木双镇西中村山贝技术培训室、红色驿站粤桂农业技能培训室、镇村党校等阵地,邀请竹编专家授课,对全镇236名农技人员、村委干部、手工艺人开展竹编培训班3期,培养编织业务技术骨干152名,并与相关职业院校建立长期培训交流机制。为了方便从事竹编产业的群众就业,木双镇政府通过“技术骨干+农户”模式对其进行“二次培训”3000多户(人)。二是非遗传承人进行师带徒培训,提高竹编从业者数量。自治区乡村工匠名师莫英连每年在岑溪市南渡镇、马路镇等开设编织相关技巧的培训班,对各村有意愿从事编织的村民进行知识培训和现场实践操作。蒙山县长坪村竹编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李耀祥,致力于推广竹编技艺和带动当地村民发展竹编产业,他积极开展培训课程,将家族传承的技艺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授给村里的年轻人。三是开展竹芒编织进校园活动,强化竹编传承学习氛围。岑溪市南渡镇党委政府和镇教管办组织开展竹芒编织进校园活动,自2016年起在南渡中心小学将竹芒编织列入课程教学,让学校师生寓教于学、寓学于练、寓练于做,努力把竹子象征的优秀品质根植于每一位老师和学生的心中。

  


原文链接:http://xczx.gxzf.gov.cn/gzzc/xczx/t1745620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特产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特时代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全国特产行业信息化应用平台
特产调研网 tc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3596号-8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