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聚焦“三量” 走好“三步”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发布时间:2023-12-21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作者:佚名
北海讯(许忠静 王沛雯) 近年来,北海市紧紧牵住“乡村人才”这个牛鼻子,聚焦农业农村人才“总量、质量、存量”三个维度,走好“引优、育强、用好”三步棋,着力锻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做大“总量”,引进“有本事”的人才队伍
一是大力发展产业,引入“产业带头人”。出台《北海市农业产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等政策,成功创建了429个各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培育了50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特色农业产业不仅开辟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渠道,还成为吸引乡村人才的“强磁场”,将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升级为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紧密融合的“双招双引”模式,引进了一批实力强、前景好的农业企业,更是吸引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带技术、带项目、带团队落地。目前,各级示范区引进博士、硕士和学士等专业技术人才1023人,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了技术人员961人、销售人员765人。
二是加大政策激励,招录“行业明白人”。大力开展引育人才行动,持续充实优化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结构,近年来,共引进农村发展、渔业发展、畜牧、农业与种业、水产、动物科学、农林经济管理等紧缺涉农专业乡村人才105人,其中研究生65人,本科生40人,均安排在农业部门或县区一线,涉农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充实。近三年共有243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工作,成为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
三是建立人才库,汇聚“发展引路人”。建立乡村振兴专家人才库,征集乡村产业类、乡村文化类、乡村生态类、人力资源类、组织建设类和综合类等乡村振兴专家人才,目前入库60人。建立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库,重点吸纳产业带头人及其团队、农村经济能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乡贤等四类人才,目前入库的人才共99人。依托两个乡村人才库,汇聚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业农村“发展引路人”。通过组织“情系桑梓,共谋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乡贤座谈会、开展科技种养指导等活动方式,引导专家人才在乡村产业发展、农业技术推广、乡村建设和联农带农促增收系列重点领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提升“质量”,育强“能干事”的人才队伍
一是组织农业技术培训,让“新农人”优起来。开展“集体培训+送技下乡”活动,针对农民实际需求,实行“订单式”培训,切实解决农民种养技术难题。今年来,开展农业技术培训399期,培训人员2.03万人次,下乡指导4356人次。实施“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技术推广模式,以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为抓手,通过订单式、合作式等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了种养、防控、购销等技术指导,带动农户发展种养殖产业。
二是加强经营主体培育,让“领头雁”多起来。持续举办高素质农民提升培训班,制定了《2023年北海市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2020年以来遴选了合作社发起人、农业致富带头人等2053名“新农人”参加培训,通过研讨互动、案例分享、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形式,提升综合素质、拓宽视野。培育“头雁”发挥领航作用,两年来遴选了42名好学习、干得好、有潜力、能带动的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参加国家级“头雁”项目培训确保培训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效,形成引领一片、带动一片的“头雁效应”。
三是建立“三炼”机制,让“三农干部”强起来。加强“思想淬炼”筑牢思想根基,2022年以来,定期开展了45场专题培训,参训学员1890人次,组织干部深入学习重要理论论述,轮流上台领学案例、讲体会、谈方法,切实提高了“三农”干部政治能力和业务素质。加强“政治砺炼”为青春领航,实施“压担子促成长”行动,紧盯重点目标、关键任务,打造干训一体化平台,建立了农业招商引资、高标准农田建设等8个行动学习项目,让青年干部在推动项目中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加强“实践锻炼”赋能乡村振兴,组织干部到 “乡村振兴+行动学习”示范点开展调研指导,推动两个示范区获得自治区级示范区认定,助力和润肉鸽示范区获得2021年“乡村振兴+行动学习”示范点称号。
激励“存量”,用好“想干事”的人才队伍
一是优化评审机制,引导人才流向基层。针对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特殊性,完善评价标准、机制,采取“单独评审、单独设置通过率”方式,对乡村各类专技人才在职称评审上适当倾斜,近三年乡村教育、医疗服务机构、农林水等行业有3500多人获得职称,用职称评审“指挥棒”的作用引导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流动。目前,全市农业系统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288人,同比增加8.70%,农技人才队伍逐渐壮大,农业专才在奋斗乡村振兴的路上劲头更足。
二是出台培育政策,助力人才干事创业。印发《北海市引育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实施办法(试行)》,给予税费补贴、金融服务、培训机会、经费支持等鼓励政策,安排专项资金给予科研创新奖励和工作补贴,每年安排50万元用于业务培训、调研考察等活动。研究制定《北海市人才小高地认定和管理办法》,在乡村振兴领域设立1个农村实用技能人才小高地,建设单位为合浦和润农业有限公司和北海凤集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政策支持、项目建设、经费资助等措施,鼓励乡村人才创新创造,推动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
三是加大激励力度,丰富人才“精神食粮”。2022年以来,我市农业农村系统3名干部分别荣获农业农村部授予的“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获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授予的2021年度全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获得自治区农村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表彰,2名合作社负责人荣获“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称号,我市用活用好人才激励机制,丰富“三农”人才“精神粮食”,增强人才的获得感、荣誉感,从而凝聚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原文链接:http://xczx.gxzf.gov.cn/gzzc/xczx/t1745112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发布
- 广安市邻水县被授予“中国油橄榄之乡”2025-02-28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5期2025-01-06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4期2025-01-06
- 辞旧迎新促团结 滆有智慧同奋进2025-01-06
- 自治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省级)指导目录(2024年版)2025-01-06
- 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综合执法监督局执法人员名录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