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产粮第一大省见证“收获季”
发布时间:2025-09-23来源: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新华社哈尔滨9月23日电(记者孙晓宇)秋风拂过黑土地,丰收画卷在中国产粮第一大省黑龙江徐徐展开。今年这个省主要粮食作物长势喜人,各地正陆续进入收获季。
在“中国优质稻米之乡”五常市,稻米收获已拉开序幕。田间地头,“新米上市”的牌子格外醒目,不少“新农人”手持手机在稻田边开启直播,向全国消费者推介今年的新季稻米。
“合作社种了1万亩‘中科发5号’水稻,预计今年亩产可达1200斤以上,比去年多收100斤。”五常市草庙村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中国说。目前,合作社已启动大面积收割,自有加工厂可以从稻谷烘干、加工到仓储全流程衔接,确保颗粒归仓。
魏中国介绍,以前稻田的小池子约一亩,现在通过格田改造,去掉田埂、化零为整,变成七八亩甚至十亩的大池子,让大型农机具可以顺畅作业,提高田间管理效率,实现节本增效。
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今年黑龙江省聚焦粮食单产与品质提升,通过高质量备耕、高标准春种、精细化田管及全过程防灾减灾,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长势好于去年同期。
在位于哈尔滨市双城区的融沃(黑龙江)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种植基地,记者看到,连片的高蛋白玉米迎风挺立,饱满的果穗沉甸甸地垂下。
“这是今年首次种植的高蛋白玉米,今年积温充足,玉米长势不错,预计10月上旬便可大面积收获。”融沃(黑龙江)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宫庆亮对丰收充满信心。
“据测算,玉米原料的蛋白含量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每吨饲料成本可以降低50元以上,有助于降低饲料、养殖企业生产成本。”宫庆亮说,种植这种玉米前景广阔,他们决定先行先试。
宫庆亮说,公司在哈尔滨、黑河等粮食主产区种植玉米、大豆共计200万亩。为稳妥推进新品种种植,他们选取约一万亩连片土地作为高蛋白玉米试验田。试验田配备公司自有大型农机具,采用大垄密植技术,搭配精细化田间管理,还为玉米投保农业保险,以加速高蛋白玉米的生产测试、迭代研发与应用推广。
“农机作业通常在较为偏远的农田,秋收时我们采取‘人停机不停’的方式抢收作物,这时就需要农机能够持续稳定作业,所以需要持续引进新型农机装备,提升作业的质量和效率,以适应规模化种植。”宫庆亮说。
近年来,宫庆亮所在的公司持续加大农机投入,已采购拖拉机、收割机等各类农业机械200多台(套),总价值超过6亿元。这些设备为高效完成耕种管收全流程提供保障。“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设备检修,为粮食大面积收获做好充足准备。”宫庆亮说。
在七台河市勃利县恒山玉米专业合作社的一处地块,一台台大型收割机往来穿梭,一排排饱满的大豆植株被卷入机身。
“今年合作社共种植7万多亩作物,其中玉米3万亩、大豆4万亩,9月14日便开始收获工作,比往年提前了约半个月。”合作社理事长单庆东说,今年积温偏高,作物成熟时间提前,整体长势远好于往年。为抢抓农时,合作社投入七八十台大型收割机,每天从清晨五点半持续作业至晚上八九点钟,预计10月15日前后就能全面完成收获任务。
今年这家合作社运用无人机飞防作业、“一喷多促”等现代化植保手段,采用大垄密植技术,在垄上种植四行大豆。“相较于此前垄上三行的种植模式,如今大豆每公顷产量可超过7000斤,比之前提升了20%。”单庆东说,玉米亩产也超过一吨,丰收有保障。
这家合作社还积极探索增收新路径,试种了附加值更高的黑豆。“黑豆公顷产量约6000斤,市场价每斤3.2元,比普通大豆高出1元,种植效益大幅提升。”单庆东说,未来计划进一步扩大黑豆种植面积。目前,合作社已有128户农户以土地入社,秋收卖粮后将及时兑现分红。
原文链接:http://nynct.hlj.gov.cn/nynct/c115379/202509/c00_3187562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下一篇: “北大仓”丰收在望
最新发布
- “北大仓”丰收在望2025-09-23
- 在中国产粮第一大省见证“收获季”2025-09-23
- “黑土优品”登陆央视新闻频道2025-09-23
- 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在铁力市举办水稻大豆单产提升绿色植保技术集成示范现场...2025-09-23
- 脱贫人口就业帮扶政策——跨省务工交通补助如何申请2025-09-23
-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通告(2025第024号)202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