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特产调研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时事聚焦 > 正文

(图)央媒看广西 | 《人民日报》关注广西 传承乡土文化 促进乡村文旅发展

发布时间:2024-04-08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作者:佚名

  

   3月24日,人民日报第7版发布《把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人文茶座)》一文,其中介绍了广西柳州程阳八寨、桂林龙胜大寨村突出乡土文化传承发展,将“文”“旅”结合起来,吸引了更多游客。

  

  吊脚楼内,风雨桥旁,声声芦笙热闹,侗族大歌悠扬……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程阳八寨,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传统风貌兼而有之。尽管村子的区位、交通等条件并不十分优越,依然游人如织。游客说,在这里不仅能看山川河流,更能读民俗历史,品岁月乡愁。众望所归,不久前,程阳八寨景区正式被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在村村寨寨、历史街区感受烟火气,踏青石板巷子抚摸历史的痕迹,迈步运河沿岸,徒步长城脚下……近年来,人们出行旅游更加注重文化体验,乐于寻找那些独特、本真的人文味道,“到乡村去”也就流行了起来。近来,一份面向大学生群体的问卷调查显示,多数受访者在选择旅行目的地时,看重旅游目的地的历史人文,如历史积淀、传统文化、风土人情等,认为“文旅”不仅在“旅”,更在“文”。

  乡土中国,文脉悠长。我国的多数乡村历史人文底蕴厚重、延绵赓续,在古树名木、亭台楼阁、牌坊古堰等之外,以民俗活动、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等为代表的不少非遗仍在活态传承,往往给人带来真实而亲切的文化体验。以人文赋能旅游,便可切中游客的向往。

  现如今,许多乡村建设了博物馆、非遗馆,可沉浸式参观、研学,有趣味也有文化;许多非遗传承人做文创、搞活动,作品精美、潮范十足,“圈粉”无数;不少农家餐馆里,可听民歌、品美食,置身其中,有滋有味……多彩的乡土文化,可听、可看、可品味,还可上手、可体验、可购买,为游客编织起全方位的美好感受。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我们期望回归的故乡和抵达的“远方”。而要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须有所为、有所不为。

  乡土文化是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文化生态,这样的文化生态是漫长岁月的积淀,是无数人苦心孤诣的传承。因此,把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就要统筹保护:既要保护传统村落的风貌和格局,也要保护优秀的传统民风民俗,让乡土文化传承发展有丰厚土壤,让村民树立对乡土文化的信心,让乡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曾遇到自小曲不离口的传承人,一度在多元审美的冲击下,丢下“土技艺”外出打工,随着村子加大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传承人也回乡重操旧业,逐渐唱出了信心,迎来了幸福生活。乡村之所以为乡村,不能少了传统文化的根,乡村建设一定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晒红衣、打糍粑、跳竹竿舞,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大寨村,将红瑶古老文化的体验感“拉满”;瓷器、农民画、蜡染书签,门类多样、设计精美的文创产品,让江西萍乡市湘东区江口村迅速“出圈”……各地乡村需要在坚守其本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树立文化品牌,打造特色IP,焕发时代魅力和风采。

  留住乡风乡韵乡愁,链接现代生活,游客徜徉其中,既能感受历史带来的熟悉和亲切,又不乏创意赋予的惊喜和独特;村民既不丢掉传统,又能收获效益……如此,乡土文化能够在多方倍增的信心中,展现更加生动活泼、火热多彩的传承发展图景。


原文链接:http://xczx.gxzf.gov.cn/xwzx/mtjj/t1818636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特产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特时代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全国特产行业信息化应用平台
特产调研网 tc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3596号-8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