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长江野生鱼类繁育驯化蹄疾步稳
发布时间:2021-12-07来源: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日前,从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获悉,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后,我省发挥水科院长江所、华农、省水科所的科研优势,成功繁育出中华沙塘鳢(俗称土憨巴)、铜鱼(俗称金鳅)、长吻鮠(俗称江团)、长春鳊(俗称草鳊)、大鳍鳠(俗称江鼠)、刀鱼等6种长江野生鱼。
长吻鮠又称江团,是长江野生鱼,以肉质鲜嫩著称。长江禁捕后,水科院长江所与华农水产学院合作,已经研发出一套成熟的亲本培育、人工繁育和池塘养殖技术体系;长江禁捕后,繁育驯化难度较大的长江刀鱼,今年也取得突破性进展。省水科所和武汉市农科院水产所积极开展长江刀鱼苗种引进驯化,克服了养殖环境要求高、运输转塘难度大、天然饵料购买难等难题,实现了长江刀鱼池塘天然繁育,现共繁育长江刀鱼苗约3万余尾。目前,“江团”和“草鳊”已具备较成熟的繁育、养殖技术,后期将加快推广进程。
为优化水产养殖结构,我省出台《长江野生鱼类繁育驯化科技攻关实施方案》,计划用三年时间,形成土憨巴、石扁头规模化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土憨巴、石扁头、金鳅、刀鱼成鱼规模化养殖技术,草鳊和江团的大面积推广技术规程,建立4个长江野生鱼繁育基地,4个养殖驯化基地和3个推广示范基地,为长江野生鱼的人工养殖和产品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我省是全国淡水养殖第一大省,淡水水产品产量连续24年全国第一,但大宗淡水鱼价格偏低,制约了我省由水产大省向水产强省跨越。如今,消费者需求已由过去的“有鱼吃”“吃得起鱼”向现在的“吃优质鱼”“吃好吃的鱼”转变,长江流域特色鱼类的繁育和驯化工作,不仅能有效解决湖北水产品增产增质问题,还能更好地推动长江十年禁渔和长江大保护等重大国策的落地。
附件:
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原文链接:http://nyncj.wuhan.gov.cn/xwzx_25/xxlb/202112/t20211207_186791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发布
- 广安市邻水县被授予“中国油橄榄之乡”2025-02-28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5期2025-01-06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4期2025-01-06
- 辞旧迎新促团结 滆有智慧同奋进2025-01-06
- 自治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省级)指导目录(2024年版)2025-01-06
- 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综合执法监督局执法人员名录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