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特产调研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把农业“芯片”掌握在自己手中

发布时间:2021-11-04来源: 洛阳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让粮食生产这张王牌更加闪亮、这个优势更加彰显。”作为一名农业育种科研人员,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洛阳农林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所长高海涛对报告中关于粮食安全浓墨重彩的阐述印象深刻,更加坚定了对科技兴农的信心决心。

  1.png

  种子被誉为农业的“芯片”。今年9月,河南神农种业实验室揭牌成立,就是要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建设高端研发平台,打好种业“翻身仗”。高海涛说,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良种对于增产的贡献率在45%以上。因此,新品种培育对于农业增产增效的意义格外重要。

  “农业育种创新的难度,丝毫不亚于工业领域。每一个好品种的育成,都是十年磨一剑。”高海涛扎根农业科研20多年,他的梦想就是要让靠天收的山区丘陵旱地也能长出高产高效的小麦,让一粒粒好种子长成农民的致富希望。如今,他重点参与的“洛旱”系列小麦品种,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旱地小麦推广品种。

  如何更好打造种业“芯片”?高海涛建议,要全面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打牢种业振兴的种质资源基础;要启动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优化力量布局,深化产学研合作,集合优势科研群体联合攻关,着力解决好种业“卡脖子”的问题。作为旱作农业育种的重要力量,洛阳农林科学院将发挥优势、彰显特色,着力打造牡丹、小麦、楸树、甘薯等育种高地,不断强化“洛字号”新品种、新技术的源头供给能力。

  

  责任编辑:王格格


原文链接:http://nync.ly.gov.cn/news.php?newsid=15485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特产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特时代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全国特产行业信息化应用平台
特产调研网 tc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3596号-8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