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野生动物野马、高鼻羚羊野外灭绝
发布时间:2015-12-31来源: 作者:
12月19日,新疆林科院森林生态研究所野生动植物与湿地研究室整理公布了《新疆脊椎动物红色名录(2015)》,阿尔泰林蛙、岩羊等物种由易危等级降为无危等级,但野马、高鼻羚羊已被确定为野外灭绝(物种仅存在于栽培或圈养条件下,或者仅在其原来的分布区之外存在着驯化的种群,在其已知的分布区内找不到该物种),长颌北鲑、白鹳被确定为区域灭绝。
据了解,新疆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有731种脊椎动物,约占全国脊椎动物总数的10.01%。新疆动物区系组成复杂,空间分布格局差异显著,起源古老,拥有演化系统中的各种类群,如拥有“活化石”之称的新疆北鲵、河狸等。
然而,新疆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威胁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资源过度利用、生态环境丧失与退化、环境污染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脊椎动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一些种群的数量减少乃至消失。
新疆林科院森林生态研究所野生动植物与湿地研究室主任蔡新斌介绍,此次发布的材料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2015)》与2004年发布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进行比对,发现扁吻鱼、白头硬尾鸭、野骆驼、戈壁盘羊、河狸等均由濒危提升为极危,而阿尔泰林蛙、岩羊由易危降为无危。
据统计,在新疆分布的731种脊椎动物中,包括鱼类46种(不包含引进鱼类42种)、两栖类8种、爬行类54种、鸟类479种、哺乳类144种。而新疆脊椎动物属于野外灭绝的有2种、区域灭绝的有2种、极危的有12种、濒危的有40种、易危的有44种、近危的有103种。
据介绍,5月22日,环保部和中国科学院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2015)》,而《新疆脊椎动物红色名录(2015)》是在其基础上整理集纳而成。
《红色名录》是指采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红色名录标准,对生物物种进行灭绝风险评估的结果,它是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规划制订的重要依据。
按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标准,《红色名录》将动植物划分为“灭绝”(当一个物种的最后一个个体死亡后,称该物种灭绝)、“野外灭绝”、“区域灭绝”、“极危”、“濒危”、“易危”、“近危”、“无危”、“数据缺乏”九个等级。
最新发布
- 广安市邻水县被授予“中国油橄榄之乡”2025-02-28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5期2025-01-06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4期2025-01-06
- 辞旧迎新促团结 滆有智慧同奋进2025-01-06
- 自治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省级)指导目录(2024年版)2025-01-06
- 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综合执法监督局执法人员名录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