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特产调研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时事聚焦 > 正文

绵竹市扎实做好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前期工作

发布时间:2025-09-22来源: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2025 年以来,绵竹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为导向,聚焦重点任务、狠抓问题整改、强化责任落实,全市乡村振兴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凝心聚力抓落实,乡村振兴工作成效显著​

  (一)健全责任体系,考核指标落地见效​

  绵竹市将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作为 “三农” 工作的重要抓手,构建 “市委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市委农办统筹抓、涉考部门协同抓” 的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先后召开 4次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专题调度会,分阶段、分领域部署推进任务。针对《2025 年度市(州)党委和政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指标及计分方法》,逐项梳理分解 6 类 53 项指标,明确涉及绵竹的 48 项具体任务,目前自评得分 100 分,为年度目标完成奠定坚实基础。​

  (二)聚焦问题整改,生猪产业稳步发展​

  针对 2024 年实绩考核中发现的 “生猪出栏目标未完成” 问题,绵竹市精准施策、靶向发力:一方面加强动物疫病常态化防控,筑牢养殖安全防线;另一方面创新推广 “公司 + 农户” 代养模式,加快推进 2025 年生猪产业集群项目建设,激发产业发展活力。截至 2025 年上半年,全市生猪存栏 23.45 万头、出栏 18.89 万头;前三季度预计累计出栏 30.61 万头,完成年度任务的 72.21%,根据行业趋势预测,可顺利完成全年生猪出栏目标,切实保障 “菜篮子” 供应稳定。​

  (三)紧扣五大任务,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守住返贫底线​

  始终把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重要政治任务,2025 年新识别监测对象 9 户 26 人,现有监测对象 117 户 246 人,风险消除率达 95%,织密织牢防返贫监测帮扶网。高效完成 2024 年度后评估各级反馈的 9 个方面 25 个问题整改,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 5895 人,提前超额完成省定目标。同时,到位各级衔接资金 8110.77 万元,30 个衔接资金项目全部开工建设,资金支付进度达 67%,持续为脱贫地区发展注入动力。​

  二是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激活发展动能​

  围绕 “1+1+8” 建圈强链战略部署,打造以粮油、畜牧为主导,水产、蔬菜、茶叶、水果为补充的 “2 主导 + 4 补充” 特色产业链。成功培育牧原等链主企业 5 家、剑龙、富王等链属企业 12 家,储备重点产业项目 10 个,总投资达 8 亿元。在粮食生产方面,巩固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创建成果,2025 年夏粮总产 10.52 万吨,同比增长 6.96%;秋粮播种面积 38.5 万亩,预计产量 19.5 万吨,粮食安全根基持续夯实。上半年,全市一产增加值可比价增速 2.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3029 元,同比增长 6.2%,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增幅 3.8%,产业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三是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 12 个项目,计划投入资金 299 万元,重点推进 2 个县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行片、4 个样板村、5 个补短村建设,目前已编制完成《绵竹市 2025 年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各项建设工作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率、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农村自建房整治率均达 100%,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覆盖率达 60%,村医队伍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人数占比达 39.45%,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四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筑牢和谐根基​

  深化基层治理改革,编制完成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有序推进村(社区)法定事项、协助事项、工作负面事项 “三张清单”,切实为基层减负增效。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市拥有 21 个综合文化站,100 个行政村实现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点覆盖率达 100%;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站运行率 100%,公共法律服务室建成率 100%,法律援助实现 “应援尽援”。此外,建成劳务专业合作社 8 个,培育劳务经纪人 96 人,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基层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五是深化农村改革创新,释放发展活力​

  积极探索农村改革新路径,启动孝德镇、九龙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整合各类项目 37 个、资金 11.33 亿元,开工建设九龙镇 3000 亩农用地整理、孝德镇 200 亩建设用地复垦等子项目,推动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成功争取 2025 年省级农村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总投资 1.07 亿元,重点开展乡村基础设施、农事综合服务中心等建设,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示范样板。在资金保障方面,2025 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预算数 7.85 亿元,已支出 3.44 亿元;年初按 10% 比例从土地出让收入中安排 1.6 亿元用于农业农村,目前已支出 6024 万元;上半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拨付率 100%,“农房增信贷” 累计放款 630 户 1.56 亿元、累计授信 6470 户 15.7 亿元,金融支农力度持续加大,农村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二、正视问题补短板,明确改进方向​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绵竹市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一是部分考核指标(如 “农村改革和试点试验目标完成率”)具体要求及评分标准未明确,导致指标完成情况难以精准量化;二是脱贫人口务工指标逐年增加与脱贫人口总数逐年下降的矛盾凸显,指标完成面临较大压力;三是产业建圈强链推进质效有待提升,链主企业规模偏小、链属企业数量不足、示范带动能力较弱、项目储备短缺等问题亟待解决。​

  三、锚定目标再发力,推动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

  下一步,绵竹市将聚焦问题整改和目标任务,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一是紧盯核心指标,确保任务完成。坚持目标导向,加强一产增加值、生猪存出栏等重点指标常态化动态监控,通过项目带动、政策扶持,加快推进年度重点任务,确保各项指标全面达标。​

  

  二是强化脱贫保障,巩固攻坚成果。持续做好监测户排查帮扶,落实乡村公益性岗位补助、脱贫务工人员交通补贴等政策,加快衔接资金项目、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建好镇村脱贫车间,用好脱贫工具包,高质量完成过渡期最后一年各项工作。​

  

  三是攻坚产业建圈,壮大发展支撑。对进度滞后的产业项目实行清单制管理,明确责任、倒排工期,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加大链主、链属企业培育扶持力度,积极争取中省市资金支持,围绕农产品加工、品牌培育、产品研发等领域补短板、强弱项,推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

  

  四是加强向上对接,精准把握要求。主动加强与省、市相关部门沟通对接,及时掌握最新考核标准和工作要求,定期开展工作调度,全面梳理考核任务落实进度,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整改,为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5/9/19/02ab5e425eca495aa343c4c18a04c19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特产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特时代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全国特产行业信息化应用平台
特产调研网 tc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3596号-8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