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市“检察+乡村振兴”联动 筑牢防返贫监测屏障
发布时间:2025-09-22来源: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阶段,绵竹市以司法救助为切入点,创新防返贫监测思路,完善帮扶体系,为农村低收入群体的稳定生活筑牢了坚实防线。
一、响应号召,打造协作制度根基
2023年,绵竹市迅速响应最高检与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司法救助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项活动的通知》。绵竹市检察院会同原市乡村振兴局迅速召开“国家司法救助助力乡村振兴座谈会”,围绕如何通过司法救助阻断返贫致贫链条进行深度探讨。随后联合制定《绵竹市检察院 绵竹市乡村振兴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救助工作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意见》聚焦因刑事案件返贫致贫、因司法案件支出骤增等特殊情形,旨在构建“检察+社会救助”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通过确立信息双向流转、救助线索交叉移送、多部门联合帮扶等规则,为后续工作规范开展绘制了清晰蓝图。
二、搭建平台,完善动态监测网络
《意见》实施后,原绵竹市乡村振兴局与市检察院搭建起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案件数据与防返贫监测数据的常态化对接。检察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时,一旦发现被害人家庭可能存在收入下降、劳动力缺失等返贫致贫风险,立即发出《检察建议函》。与此同时,绵竹市乡村振兴局定期推送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群体信息,供检察机关筛选出有司法救助需求的对象。例如,在退役军人陈某明案中,陈某明之子被儿媳杀害,儿媳获刑,陈某明老两口需抚养未成年孙子,且陈某明妻子身患肝硬化,家庭重担极重。市检察院办理该案时,发现陈某明家庭符合司法救助条件,迅速通过协作平台通报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局随即对陈某明家实地走访核实后,很快将其纳入防止返贫监测识别对象,启动针对性帮扶程序 。
三、多元施策,增强帮扶救助效能
依托已搭建的防返贫监测协作平台,绵竹市探索出“司法救助+多渠道帮扶”的综合模式。司法救助方面,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救急救难作用,为符合条件的群众开辟快速审批通道,让救助资金能第一时间到位。在陈某明案例中,市县两级检察机关迅速联动,经严格审核,快速向陈某家庭发放司法救助金6.4万元,解决了其孙子上学费用、医疗支出等当务之急。社会保障方面,原绵竹市乡村振兴局推动多项社会保障政策协同发力。针对案件导致的陈某明夫妇及陈某曦分别陷入失独老人、事实孤儿的困境,及时对接属地镇政府为陈某明安排了每月800元的公益性岗位,让陈某明通过劳动获得稳定收入,并将陈某明家庭纳入计生特扶体系,其孙子被认定为事实孤儿,从2024年1月起每月向陈某明家庭发放政策资金共计3200元。此外,教体局向即将步入大学的陈某曦提供“金秋助学”3000元的资助。
四、定期回访,巩固长效防贫成果
为确保帮扶成效可持续,原市乡村振兴局与绵竹市检察院建立联合回访机制,双方定期派出人员组成回访小组,深入接受救助和帮扶的家庭中,了解救助资金使用情况、家庭经济状况变化以及新困难隐患等,对于回访发现的问题,能第一时间解决的现场办公解决,其余问题反馈至相关部门跟进处理。原绵竹市乡村振兴局协调市教体局、市妇联为陈某曦减免部分学杂费、提供困难学生补助,将李某艳纳入重点帮扶对象,持续开展对陈某明家庭跟踪帮扶,邀请专业人员开展释法说理和心理疏导,引导陈某明夫妇及陈某曦缓解仇恨、树立生活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回归正常生活。
绵竹市“检察+乡村振兴”防返贫监测协作模式,是行政帮扶资源与司法资源深度融合的有益尝试。乡村振兴部门与检察机关建立协作机制,形成立体化多元救助帮扶体系,有效落实资金、就业等帮扶政策。同时,持续跟进巩固救助效果,与检察机关联合开展跟踪回访,用心用情帮助被救助家庭走出生活上、心灵上的双重困境。未来,绵竹市将继续优化该协作机制,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探索其他创新机制,让防返贫监测帮扶体系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发挥更大效能 。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5/9/22/1402137803eb4b28bed03e9b752fbefa.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发布
- 全省饲料行业监管工作培训班举办2025-09-22
- 江苏省现代农业装备科技示范中心现代农业机械装备展(演)示中心修缮工程比...2025-09-22
- 2025年全省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技能竞赛举办2025-09-22
- 农业农村部党组召开会议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大力...2025-09-22
- 齐齐哈尔市克山县:贝贝瓜助力乡村好“丰”景2025-09-22
-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通告(2025第023号)202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