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特产调研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正文

海南2项案例入选!全国自贸区第六批“最佳实践案例”公布→

发布时间:2025-09-17来源: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9月15日,商务部印发推广自贸试验区第六批“最佳实践案例”,供各地因地制宜学习借鉴。本批次案例共计29项,其中,海南有两项入选第六批“最佳实践案例”,分别是“水上旅游(游艇)综合管理服务新模式”和“构建休闲渔业高质量发展机制”。

  

  

  鸟瞰海南环岛旅游公路。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水上旅游(游艇)综合管理服务新模式

  

  海南自贸试验区聚焦游艇产业链条化、数字化、集约化发展,联动交通、海事、海关、边检等部门,率先出台促进游艇旅游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建立游艇旅游数字化服务平台,集成海事审批服务等便利化措施,有效破解了游艇产业旅游和交易市场服务不到位、制度性成本高、产业监管缺位等问题,进一步增强了海南旅游业国际化水平,有效促进了旅游消费持续快速增长。

  

  

  10月3日,在三亚市三亚河入海口,游艇载着游客出海旅行。图源海南日报

  一、主要做法

  (一)健全游艇产业治理体系。

  一是出台《三亚市水上旅游管理办法》《三亚市水上项目促进和管理办法》,明确游艇产业的管理部门和机制。二是建立游艇交易和服务标准,发布《游艇勘验服务规范》《游艇评估服务规范》《游艇交易鉴证服务规范》三项团体标准,实现二手游艇交易从粗放化向标准化发展。出台《三亚市游艇旅游行业高质量服务标准》,以及三亚摩托艇旅游、潜水旅游、冲浪旅游等服务规范。三是出台《三亚市游艇旅游服务规范》,实施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 三亚旅游联合会+专业协会+旅游品质保障协会”新模式,推行行业协会自律,推动治理多元化、规范化。

  (二)夯实游艇产业发展基础。

  一是建立游艇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打破交通、旅游、海事等相关部门在游艇租赁市场的信息壁垒,建成首页大屏、游艇调度中心、游艇数据中心、应急指挥中心、游艇报备中心、码头监控中心、码头数据中心等七个系统,推动游艇码头、游艇从业人员、游客监管职能集中、数据汇集,实现数字化、精准化、无感化管理服务。二是划定租赁游艇夜航区域,率先开展租赁游艇夜航试点,探索新型游艇旅游场景。

  (三)集成海事系列便利化措施。

  一是开展游艇“一次办、不停航” 改革试点。将游艇过户涉及的船舶注销登记、船舶名称核定、所有权登记和国籍证书等四项业务合并为一次性提交办结,新船舶所有人可凭有效的原船舶检验证书向登记机关承诺后,容缺办理新船舶所有权登记证书及国籍证书,实现办证期间不停航。二是推行“海事e服务” 。实现多项海事政务“跨地办”“ 自助办” “高效办” ,推动海事政务办理“零跑动” 。三是实行“一窗( 网)受理、同步审批、集成服务”。对船舶登记的14个事项实行协同办理,实现将游艇注销再登记当做“一件事”来“一次办”。四是持续完善边检智慧管控系统。建立覆盖 口岸区域的视频监控和预警系统,开发“ 三亚边检站智慧游 艇管控系统”小程序和人脸识别、证件刷录系统,实现船东、游客“一次不跑”。

  二、实践效果

  (一)市场规模再创新高。

  截至2024年底,三亚登记游艇总量达1415艘,进入全国“千艇”城市俱乐部;三亚游艇出海12.79万艘次,接待游客90.09万人次。租赁游艇夜航试点经营活动的游客量已超过6700人次。

  (二)经营主体加速集聚。

  截至2024年底,成功吸引约100家游艇产业链企业在三亚中央商务区注册,中国知名游艇厂家运营总部超过半数入驻,经营主体营业额及进出口额均已过亿。

  (三)审批流程大幅精简。

  游艇“ 一次办,不停航”将原本累计耗时22个工作日的审批时限,缩减至最多跑1趟、7个工作日办结,审批时间压缩近68% ,提交申请材料减少16项。截至2024年底,累计为 463 艘游艇办理相关业务。“海事e服务”通过视频校核和系统校核相结合的方式,减少行政相对人线下办理流程,为每项海事政务节约咨询指导及受理审查时间超过2小时,海事政务办理尤其是船舶登记办证效率明显提高。


  构建休闲渔业高质量发展机制

  

  海南自贸试验区将海洋休闲渔业涉及的捕捞许可管理、休闲渔船检验和安全管理等环节进行集成,率先构建较为完备的休闲渔业发展制度体系,有效破解了休闲渔船供给不足、产业发展“无船可用”等难题,推动休闲渔业蓬勃发展,更好满足多元化休闲消费需求,同时支持渔民转产转业,丰富增收渠道。

  

  “琼三亚渔休88351”是目前国内最大玻璃钢休闲渔船。图源新海南客户端

  一、主要做法

  (一)构建休闲渔业制度体系,促进规范化发展。

  出台《海南省休闲渔业管理办法(试行)》《海南省海洋休闲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试行)》《海南省海洋休闲渔船检验管理规定(试行)》《海南省海洋休闲渔船安全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构筑完整的休闲渔业发展制度体系。这些制度文件定义了更完整的休闲渔业内涵和外延,提出共享渔庄等新业态及支持措施,明确休闲渔船可以乘载游客,创新设立专职安全员,完善保险体系,推行行业自律等,保障产业安全发展;明确统筹分配全省船网工具控制指标,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和捕捞限额制度,开发上线全国首个海洋休闲渔船管理信息系统。

  (二)实行“四位一体”管理,促进集约化发展。

  积极探索实施“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保险保障+应急救助”四位一体管理模式。成立省级政府议事协调机构,明确27个省直部门、19个市县政府工作职责分工,建立调度例会、台账管理、通报督查等制度,统筹推进休闲渔业工作。开展休闲渔业行业组织赋权试点,赋予省休闲渔业协会开展监测统计、渔民转产转业培训等8项自主权,指导协会发布《海南省休闲渔业(海钓)行业自律行为规范与准则》。建立培训服务中心,开展休闲渔业从业渔民职业技能培训,建设全省休闲渔业行业自律综合服务平台,引入蓝天救援队,开发休闲渔业专项保险产品,积极推进渔民合作经营,支持渔民转产转业。

  (三)丰富休闲渔业业态内容,促进链条化升级。

  出台《海南省促进休闲渔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以项目为载体,建设精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海钓赛事基地、休闲型海洋牧场、休闲渔业码头、休闲渔业特色小镇等,计划建造500艘休闲渔船,建立全省休闲渔业项目库,推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出台海南省精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休闲渔业垂钓赛事基地建设规范及认定管理办法,将其纳入促进海南渔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奖补范围。建设休闲渔业实训基地,推广“渔民+合作社+龙头企业”模式,通过信贷担保、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撬动金融资本支持渔业发展。

  二、实践效果

  (一)休闲渔业产值显著增长。

  2024年,全省休闲渔业产值47.83亿元、接待人数1600余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9.22% 、20.81% ,休闲渔业发展动能明显增强。

  (二)新型业态培育成效显现。

  随着休闲渔业内涵外延不断丰富,符合海南地域特点的新型业态蓬勃发展。三亚、临高等多个市县举办赶海、开渔、钓鱼公开赛等活动,临高博纵村成为“ 网红民宿村”等。

  (三)精品示范项目加快建设。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国家级渔港经济区休闲渔业水产品交易中心改造项目投资8000万元,休闲海钓游客中心开业试运营。海口新溪湾、临高东英镇国际慢城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等全省70个休闲渔业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近600亿元。




原文链接:https://agri.hainan.gov.cn/hnsnyt/ywdt/zwdt/202509/t20250917_393224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特产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特时代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全国特产行业信息化应用平台
特产调研网 tc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3596号-8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