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乐县张家镇:金秋稻浪涌金波 稻田“赶花”助丰年
发布时间:2025-09-17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眼下正值杂交水稻扬花授粉关键期,走进广西桂林市平乐县张家镇榕津村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连片的制种稻长势喜人,稻农们抢抓晴好天气,开展人工赶花作业,为今年的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田埂间,稻农们两人一组,手持尼龙长绳,通过有节奏地拉动绳索,在稻田间来回穿梭,促使父本稻株的花粉均匀飘散,精准落在母本的柱头上。水稻制种的核心在于精准掌控“赶花”这一关键环节,它直接决定了种子的品质与产量。每当花期临近,田间便迎来一年中最关键的“赶花”时期,稻农们通过精心调控授粉过程,确保父本的花粉充分传递给母本,从而培育出粒粒饱满的优质种子。
“‘赶花’一般要持续10多天,每天要进行3至4次,每天11点是黄金时间,这时候父本稻株稻花最盛,人工辅助授粉成功率最高。”张家镇榕津村稻农廖德旺介绍道。据了解,张家镇近年大力推广的杂交水稻制种技术,预计亩产400-500斤,按照往年收购价预计可达每斤9元,亩产值最高可到4500元,收益是普通稻田的2倍以上。杂交水稻制种产业不仅为当地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更为周边地区提供了优质种源,助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张家镇人大协同镇农业服务中心积极组织农技人员下沉一线,推广高效化、标准化制种技术,帮助稻农解决遇到的生产难题。“目前正值花粉活性最高的时段,我们每天严格监测水稻花情,确保在最佳窗口期完成授粉。”镇农业服务中心农技人员孙国东在稻田旁说道。
随着“赶花”作业陆续展开,张家镇的稻田里处处洋溢着忙碌的气息。作为现代农业科技与传统农耕智慧的结晶,水稻制种产业正成为张家镇乡村振兴的新引擎。稻农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希望,期待着秋日的丰收。一粒粒饱满的稻种,承载着稻农们的辛勤汗水,也孕育着来年万亩良田的丰收希望。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gl/t2597557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发布
- 江苏率先发布!补短板高端智能拖拉机这样“补”!2025-09-17
- [奋进的中国 我们的“十四五”]卫星视角:黑龙江农业何以为“大”2025-09-17
- [奋进的中国 我们的“十四五”]黑龙江 “大国粮仓”端稳“中国饭碗”2025-09-17
- 黑龙江各地水稻陆续开镰收获 奏响丰收序曲2025-09-17
- 农林大厦办公室门及门锁批量采购项目成交通知书2025-09-17
- 守护“粮袋子” 鼓起“钱袋子”2025-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