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再生稻 农户忙不停 ——柳州市推行“一年三造粮”模式促农增收见闻
发布时间:2024-10-17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寒露节气过后,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和里村农田里稻穗低垂。秋风吹来,稻田犹如金色的海洋在翻涌。近日,村民们穿梭田间,忙碌地收割再生稻。供销单位派车停在田边,稻谷刚收上来,便直接过秤装车。
受气候、地势等因素制约,该地区难以种植两季稻,但是在这里,再生稻成为村民们的“致富稻”。近年来,三江农技部门大力推广高标准农田再生稻种植,还因地制宜打造了“早稻+再生稻+鱼(螺)+冬种马铃薯”的立体综合种养模式。今年,和里村的再生稻迎来大丰收,1350亩稻田总产量达到67万余斤。
在稻谷收购现场,村民杨万恒说,他家种有4亩稻田,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再生稻收获约2400斤,加上养殖稻田鱼的收入,除去1000多元成本费,比单种早稻多赚5000多元。
再生稻是种一茬收获两次的水稻,即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再收一季。柳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工作人员一直密切关注再生稻的生长情况。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农作物生态区域动态监测点,经测产,再生稻亩产预计426斤,而且今年的产量有望比去年高。
柳州市农技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科科长廖寅平介绍,再生稻与晚稻不同,不用育秧、插田,还能节省种子和人工,打药、施肥相对较少。不过,种植再生稻也有讲究,头季稻收割时,收割机不能压坏稻桩,留桩高度也要根据不同地区进行调整。今年,稻田水源和光照充足,截至目前,全市种植的1.7万亩再生稻陆续迎来丰收季。
柳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市各县区因地制宜,积极推行“一年三造粮”模式,如“早稻早熟品种+晚稻早熟品种+冬种马铃薯”“早稻+再生稻+冬种马铃薯”“早稻+鲜食玉米+马铃薯”或“鲜食玉米+晚稻+冬种马铃薯”等模式陆续落地。冬季农田也没闲着,小白菜、红薯、萝卜等农作物在这片土地上生长,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更多途径,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再生稻收购现场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lz/t1910630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2024广西首届大中专学生“扬翔杯”兽医技能大赛预赛圆满举行
下一篇: 千亩山药迎来丰收
最新发布
- 广安市邻水县被授予“中国油橄榄之乡”2025-02-28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5期2025-01-06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4期2025-01-06
- 辞旧迎新促团结 滆有智慧同奋进2025-01-06
- 自治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省级)指导目录(2024年版)2025-01-06
- 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综合执法监督局执法人员名录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