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技赋能特色产业 绘就金秋好“丰”景
发布时间:2024-10-17来源: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金秋十月,巴渝田野迎来收获季。从做优特色产业,到强化科技赋能,各地多措并举让丰收成色更足。
由山东省农科院和重庆市农科院联合实施的鲁渝科技协作“矮秆糯高粱新品种引进与示范”项目近日通过田间测产验收,在云阳试种的高粱新品种济糯粱2号亩产达474.96公斤,创下目前全市试种范围的亩产最高纪录。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润丰告诉记者,经历了39天的四十度以上高温,干旱少雨的这种环境,产量依然达到了474公斤以上,说明这个品种适合干旱的丘陵地区种植广适性比较好。
重庆市农技推广总站推广研究员刘丽介绍,示范片通过实施轻简化直播技术,实现了节本增效,而且从田间表现看这个品种,抗倒伏、耐高温伏旱、抗病虫表现很不错,产量的话比大面积平均水平高了50%以上。
在涪陵,首座草莓植物工厂日前建成投用,工厂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营造适宜草莓生长的最佳环境,首批种植草莓10亩,预计产量2万斤。采收后,还将种植番茄,实现草莓和番茄轮作,进一步提高大棚收益。
涪陵区龙潭镇菜臻多蔬菜种植基地负责人庹兵表示,湿度和温度达到了自动管理模式,生产作业还有水肥营养都实现了自动化,栽培管理可控化和数字化,让他们的产品达到环保绿色健康。
科技赋能让特色产业发展更有底气,也让各地的“土特产”更具含金量。奉节县近日举办2024年度脐橙订货会,来自浙江、陕西、河北等地的经销商踊跃签购奉节脐橙15万吨,总金额超10亿元,单斤价格突破国内同类产品均价。在綦江区永城镇,当地充分利用优质水资源发展鲜虾、锦鲤等特色水产,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格局。走进复兴村的鲜虾养殖基地,随着捕捞工人们收紧渔网,一只只体态饱满、个头硕大的罗氏沼虾蹦出水面。今年,基地扩大养殖规模,罗氏沼虾和南美白对虾总产量预计超20万斤,产值800余万元,带动农户持续稳定增收。
綦江区永城镇复兴村村民钟德明说:“我每天打两轮虾,一轮大概有七八百斤左右,这里上班工资大概得七千到八千,工资还是比较可观的。”
原文链接:https://nync.ln.gov.cn/nync/index/nyyw/zsqgnyxxlb/2024101712221316362/index.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发布
- 农业和公安部门强化“警农”联动提升农机安全监管效能2025-09-15
- 黑龙江省高纬度规模化养殖小龙虾获成功2025-09-15
- 2025年绥滨县基层农技推广跨省实训观摩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2025-09-15
- 河北省召开“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北庆祝活动”新闻发布会2025-09-15
- 重磅微视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2025-09-15
- 刘国中在黑龙江调研时强调 全力以赴夺取秋粮丰收 持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2025-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