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黄、白痢病防治要点
发布时间:2024-09-26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仔猪黄、白痢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哺乳仔猪消化道传染病,病猪以排泄黄、黄白、白、灰白色稀软粪便为主要特征,病程和临床症状随日龄的增长逐渐变轻,发病日龄越小病情越严重,如治疗不及时会引起死亡或治愈后变成僵猪。七日龄前的发病猪因多数拉黄色、黄白色稀软粪便称仔猪黄痢,七日龄后的发病猪多拉白色、灰白色稀粪故称仔猪白痢。该病是养猪场常见多发病,特别是小型、卫生条件较差的猪场,此病一旦发生,可连续数年。
症状:仔猪黄痢的主要症状是拉黄色粘稠或稀软粪便,病猪肛门周围有粪便粘附。粪便随病程逐渐变稀,具有特殊的腥臭味,病猪拒食、精神萎顿、急剧消瘦,因脱水而死亡。死亡率随发病日而异,发病越早死亡率越高,有的可成窝死亡。仔猪白痢多为15日龄后发病,虽然拉白色或灰白色稀软粪便,症状与黄痢相似,但因发病日龄较大,有一定的抗病力,其临床症状较黄痢轻、死亡率小,但引起发育迟缓的猪较多。
治疗:凡是抗阴性杆菌的抗菌药对其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因多年使用同种或相近的抗菌药物进行防治,导致多数病原菌产生了抗药性。所以在应用抗菌药治疗黄、白痢时应选择近期没有用过或很少用的药物,并选择肠道不易很快吸收的药物,如粘杆菌素、新霉素、庆大霉素、磺胺脒等,并口服投药。如有条件,用药前需分离致病菌株进行药敏实验,选出敏感性最强的药物用于治疗。并注意药量要足、疗程要满。
预防:母猪分娩前全场要制定预防计划和消毒制度,搞好环境卫生、定期用两种以上不同消毒药物轮换消毒。需将带发病仔猪的母猪隔离饲养,及时清除病仔猪排泄的粪便并有效消毒。对发病圈舍每天用不同消毒剂消毒。饲养员不准串舍活动,病舍饲料、饮水必须专用。
免疫:有发病史及易发病场的孕猪,在产前30天、15天各肌注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苗一次,仔猪出生后尽早吃到初乳。有条件的可分离本场致病菌株制备自场灭活菌苗肌注。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nn/t1902679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羊分娩过程中发生难产怎么办
最新发布
- 农业和公安部门强化“警农”联动提升农机安全监管效能2025-09-15
- 黑龙江省高纬度规模化养殖小龙虾获成功2025-09-15
- 2025年绥滨县基层农技推广跨省实训观摩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2025-09-15
- 河北省召开“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北庆祝活动”新闻发布会2025-09-15
- 重磅微视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2025-09-15
- 刘国中在黑龙江调研时强调 全力以赴夺取秋粮丰收 持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2025-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