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科院植保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合作揭示细胞色素P450 CYP392D8介导二斑叶螨对毒死蜱抗药性的新机制
发布时间:2024-09-26来源: 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佚名
近日,市农科院植保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合作揭示了二斑叶螨细胞色素P450 CYP392D8,在毒死蜱抗性种群中通过下调表达以及序列变异、降低毒死蜱向毒性更强的代谢产物转化,从而导致二斑叶螨对毒死蜱产生抗性的新机制。该研究成果以“Expression reduction and a variant of a P450 gene mediate chlorpyrifos resistance in Tetranychus urticae Koch”为题,在中国科学院一区Top期刊《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IF=11.4)在线发表。
二斑叶螨作为一种世界性的重大农业害螨,可危害包括蔬菜、果树、草莓、瓜类和豆类等在内的1200多种寄主植物。化学杀虫剂是该螨综合治理中常用的防控手段,但长期的药剂选择压力导致二斑叶螨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前期抗药性监测发现,我国多个地区的二斑叶螨田间种群对毒死蜱产生了高水平抗性,但具体的抗药性机制尚不明确。
本研究首先检测发现二斑叶螨多个田间种群对毒死蜱的抗性水平与其靶标乙酰胆碱酯酶基因ACHE的突变频率之间未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同时研究发现P450基因CYP392D8在毒死蜱抗性种群中为显著下调表达,并且该基因的重组蛋白可在体外激活毒死蜱产生毒性更强的毒死蜱氧化物;在此基础上,低剂量毒死蜱处理二斑叶螨后发现,敏感种群体内毒死蜱氧化物的含量显著高于抗性种群,且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被抑制率也显著高于抗性种群。此外,研究发现该P450基因在二斑叶螨敏感种群中仅存在敏感基因型(CYP392D8-S),而抗性种群中则同时存在不同比例的敏感和抗性(CYP392D8-R)两种基因型,且敏感基因型对毒死蜱的代谢能力强于抗性基因型。该研究表明,在田间抗性种群中,CYP392D8的低表达抑制了毒死蜱向毒性更强的毒死蜱氧化物的生物活化,且突变基因型的存在进一步降低了这种能力,从而导致田间二斑叶螨对毒死蜱产生抗药性。
市农科院植保所徐丹丹研究实习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廖豪杰硕士、何超博士后为本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王少丽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支持。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are.2024.09.015.

原文链接:https://nync.tj.gov.cn/SY0/XWDT152013/XYDT152014/202409/t20240925_673984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发布
- 江苏省现代农业装备科技示范中心现代农业机械装备展(演)示中心修缮工程成...2025-10-27
- 第七届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在陕西杨凌举办2025-10-27
- 龙江高粱品种新疆复播喜获高产“冬小麦—早熟高粱”新型种植模式明年将重点...2025-10-27
- 习近平将赴韩国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韩国进行国...2025-10-27
- 一块农田记下两笔丰收账2025-10-27
- 金融赋能 肉牛产业“牛”起来2025-1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