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县:农旅融合走新路 绘就乡村振兴“好丰景”
发布时间:2024-09-03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近年来,大新县紧紧围绕“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特色产业”思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优势,助力“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乡村振兴农旅融合新路径越走越畅。
一、谋篇布局抓产业,促农增收奏响“致富曲”
该县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开展民营企业经济人士服务产业振兴“一村一策”活动,共有148家民营企业与147个行政村开展结对帮扶,发展优质水果、特色农业产业、乡村旅游等30个产业项目。以糖料蔗、优质稻、青梅、猪、牛、旅游等特色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形成以粮食为基础产业、甘蔗为支柱产业,优质特色水果、牛羊等高效产业协同发展的优势产业布局,壮大“粮蔗果牧”等特色产业规模。同时,探索发展“电商+农特产品”模式,“直播带货”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逐年递增。如大新县新联会创立的“青创直播间”团队到“同心家园”开展直播助农活动68场次,为所在村及周边54个脱贫村销售生姜、甜菜、火龙果、李果、酸梅等优质特色农产品逾1010万元。
二、聚焦乡村治理,提振乡村“精气神”
乡风文明是乡村建设的灵魂所在,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牌美誉度,实现农业、文化、旅游的融合,成为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生活富裕的重要途径。该县提倡文明乡风、厚植新风正气,以改变生活陋习、美化生活环境、培育文明乡风为目标,按照“抓点示范、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聚片成面”的思路,注重以点带面、以小见大,把乡风文明建设有机融入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因地制宜制定符合本村实际的村规民约,让村民全程参与,真正做到了“自己的村规自己定”,推行网格化管理,把村内的党建、综治、民政、环境卫生、应急管理等工作统一整合成“一张网”,用“小网格”推动村庄“大治理”,推动村庄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一约五会”作用,把群众文明素养提升作为文明培育的课题,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等群众性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推动群众主动正家风、纠村风、净民风。通过“爱乡下”微信小程序积分奖励机制,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好人好事加入积分评比,凸显农民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营造起敬老爱老、互帮互助、爱岗敬业的良好氛围,让群众思想从“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使乡村治理由“村里事”变成“家家事”,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三、推进旅游产业化,绘就“诗与远方”新画卷
发展乡村旅游是践行“两山”理念的重要渠道。该县依托边关旅游优势,因地制宜赋能“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本土文化”,深挖乡村内核和自然风貌,延续乡村历史文脉,与产业集群、景区景点相融合,将部分红色资源点融入以德天跨国瀑布为龙头的旅游线路中在老木棉景区、德天景区、明仕田园景区打造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开展界碑教育、国防教育、红色研学等主题以及系列户外夏令营活动,全力构建“微度假”新型旅游业态,打造集休闲、避暑、养生、民宿、露营、美食、研学等于一体的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产业项目。通过旅游拉动、特色产业带动、龙头景区推动等形式,利用德天跨国大瀑布、明仕田园风光、龙宫仙镜、安平风光等龙头产业,辐射带动边境40多个优质旅游景点共同发展。引领带动边境居民在家门口创办农家乐、农宿、酒店、旅游服务公司、土特产加工厂等,涌现出大新县德天屯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大新县归春河食品有限公司等250多家本土旅游产业,形成硕龙—堪圩—宝圩—雷平—那岭旅游产业链,带动2180多边民在家就业。(大新县乡村振兴指挥部办公室)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cz/t1889627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大新县宝圩乡:党建引领促酸菜产业发展
最新发布
- 广安市邻水县被授予“中国油橄榄之乡”2025-02-28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5期2025-01-06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4期2025-01-06
- 辞旧迎新促团结 滆有智慧同奋进2025-01-06
- 自治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省级)指导目录(2024年版)2025-01-06
- 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综合执法监督局执法人员名录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