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增产关键技术,抓好晚稻中后期田管
发布时间:2024-09-03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水稻苗情简报
【2024年】第5期
钦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2024年8月26日
推广增产关键技术,抓好晚稻中后期田管
一、水稻苗情监测动态
据钦北区那蒙镇水稻苗情监测点8月23日水稻生长情况调查:中浙优8号株高94.2厘米,同比减3.5厘米,每亩苗数35.82万苗,同比增0.54万苗,叶龄11.6叶,同比减0.6叶;野香优莉丝株高97.5厘米,同比增4.3厘米,每亩苗数30.42万苗,同比减6.48万苗,叶龄11.4叶,同比减1.0叶;粤农丝苗株高77.9厘米,同比减8.4厘米,每亩苗数46.08万苗,同比增4.32万苗,叶龄11.7叶,同比减1.5叶。从上述调查分析可见,三个品种生长进度比去年同期有快有慢,苗数正在消减中,各品种已进入幼穗分化期,长势良好。
二、天气展望
钦州市气象台预计:8月下旬中后期以多云天气为主,间有阵性降雨。与历年同期相比,平均气温正常到略偏低;降雨量偏少2~4成。26~29日,多云为主、有分散阵雨或雷雨;30~31日,多云有阵雨或雷雨。
三、生产建议
当前我市晚稻已开始陆续进入幼穗分化期。为确保晚稻丰收,在晚稻生长中后期必须抓好如下几点关键技术,细化管理。
(一)科学施肥用水。
1.看苗重施攻胎肥。施攻胎肥有助于促进幼穗正常发育,减少颖花退化,争取大穗,增加粒数,提高结实率和产量。攻胎肥一般在晚稻幼穗分化初期施。施肥前要充分了解禾苗生长情况,然后根据禾苗长势确定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和数量,最好搭配适量的硅肥一起施用,以防倒伏。晒田效果好,禾苗叶色淡黄、茎叶硬直的田块可每亩施氯化钾10公斤、尿素3公斤左右;晒田不到位,叶色青绿的田块,酌情减少施肥量。
2.推广一喷多促技术,提高水稻单产。一喷多促是指在水稻抽穗破口期或齐穗初期,选用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农药等混合喷施,促进水稻正常抽穗和灌浆结实,增加结实率和粒重,增强抗旱、抗寒、抗倒伏等能力,以及预防早衰和减轻病虫害的一项新技术。生产中应用时,叶面肥选用磷酸二氢钾,生长调节剂选择赤•吲乙•芸苔或芸苔素内酯,防治水稻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以40%戊唑•咪鲜胺为主。各地要根据水稻长相长势、病虫害发生等实际情况,以99%的磷酸二氢钾+赤•吲乙•芸苔或芸苔素内酯+40%戊唑•咪鲜胺配方为基础,灵活搭配和增加农药同时喷施,确保取得最佳效果。
3.科学管水。幼穗分化期除施攻胎肥需灌浅水外,其余时段保持沟中有水,田面湿润即可,但不能缺水受旱。抽穗扬花期灌溉浅水,确保水稻顺利抽穗扬花授粉和灌浆,灌浆后进行干湿交替管理,乳熟期以田土湿润为主,蜡熟期以干为主,收割前5天左右排干田水,以利稻穗黄熟和收割。
(二)抓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晚稻生长中后期病虫害主要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蝽蟓、蚹线螨、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穗颈瘟、稻曲病等。防治上应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综合防控措施,有条件的在田间安装杀虫灯、诱虫器、色板等设备设施,减少病虫害发生率。发生病虫害时,要及早使用对口农药,在防治适期进行精准防治,建议搭配农药增效剂提高药效、减少农药使用量。着力组织开展统防统治服务,以达到高效、持续、安全防控效果。
(三)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晚稻生长中后期较易发生台风、暴雨、洪涝、寒露风、干旱等自然灾害,各地要注意天气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发动群众,采取有效防灾减灾措施,确保晚稻增产丰收。
晚稻抽穗期间要特别注意做好寒露风防范工作。遇到干冷型寒露风时,在寒露风来临前,稻田灌7~10cm深水保温增湿,减轻气温骤降对水稻根系活力的影响;遇到湿冷型寒露风,则要及时排干田间积水,减少田间湿度,避免过度湿冷导致水稻生长不良。抽穗期间遇到寒露风,可每亩喷施“九二O”(赤霉素)1~2克(使用方法注意参考说明书),促进抽穗,预防包颈包穗。
(编校:农丰)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qz/t1890036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发布
- 广安市邻水县被授予“中国油橄榄之乡”2025-02-28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5期2025-01-06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4期2025-01-06
- 辞旧迎新促团结 滆有智慧同奋进2025-01-06
- 自治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省级)指导目录(2024年版)2025-01-06
- 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综合执法监督局执法人员名录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