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下乡 科技上新——辽宁夏管一线见闻
发布时间:2024-08-06来源: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手指轻轻一点,吸肥、搅拌、灌溉一气呵成;植保无人机当主角,3亩水田施肥只需几十秒;盯着大屏幕种地,虫情监测、气象预警等数据一目了然……正值夏季田间管理关键时节,在辽宁各地,科技成为农田夏管主力,为丰产丰收保驾护航。
清早,阜新市彰武县五峰镇大有亨村传来阵阵嗡鸣声。挺拔翠绿的玉米地上空,一台农用无人机匀速前进,均匀地喷洒肥料。另一片地里,玉米丛下分布着管网,种粮大户孙继刚在有机肥数字化智能一体机的屏幕上轻轻一点,即可完成吸肥、搅拌、灌溉,一株株玉米在现代化自动滴灌设备下“吃饱喝足”。
55岁的孙继刚去年在专家指导下应用了密植及水肥一体化技术,1万多亩玉米全部实现增产。今年,孙继刚又探索智能化田间管理,安装了温度、湿度等仪器,根据监测结果进行水肥作业,实现精准化作业。
三分种,七分管。铁岭县蔡牛镇张庄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玉国道出了夏管新变化:“以前种地只靠经验,现在缺啥、少啥一目了然,我们结合数据和经验,能科学种地、提升产量。”
走在合作社的智慧农业基地,记者看到每隔两亩地就有一个昆虫诱捕器,进行害虫监测、诱捕、捕杀。四周还有多功能气象站、农情信息采集仪、四处张望的摄像头不间断地采集信息。土壤里,各种插入地下的传感器,监测着土壤温湿度和土壤氮磷含量。
辽宁省台安县,一位农技人员正在查看虫害情况。新华社记者武江民 摄
除了新科技,还有不少农业专家、农技人员奔走在田间地头,为农作物“把脉问诊”。在营口大石桥市水源镇水源村,一节田间课吸引了不少农户前来取经。农技人员逐田逐块指导农户施肥、选药,及时清除杂草,减少虫源、病源。
在沈阳市苏家屯区的一块示范稻田里,沈阳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曹英丽带领团队,启用多光谱无人机对水稻进行“扫描”,捕捉病虫害信息,随后植保无人机将赤眼蜂丸均匀地撒进稻田。赤眼蜂释放后,孵化寄生于二化螟虫卵,起到“以虫克虫”的作用,亩成本仅十余元。
来源:新华网
原文链接:https://nync.ln.gov.cn/nync/index/nyyw/nyxw/nyyw/2024080515512692438/index.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发布
- 江苏率先发布!补短板高端智能拖拉机这样“补”!2025-09-17
- [奋进的中国 我们的“十四五”]卫星视角:黑龙江农业何以为“大”2025-09-17
- [奋进的中国 我们的“十四五”]黑龙江 “大国粮仓”端稳“中国饭碗”2025-09-17
- 黑龙江各地水稻陆续开镰收获 奏响丰收序曲2025-09-17
- 农林大厦办公室门及门锁批量采购项目成交通知书2025-09-17
- 守护“粮袋子” 鼓起“钱袋子”2025-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