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特产调研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各地特产 > 正文

【防城港】“城市丽人”的田园梦

发布时间:2024-07-15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4月26日,记者又一次来到上思县思阳镇昌墩村佳和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与上次采访时间已相隔将近1个月。此时天刚蒙蒙亮,插秧机“嗒嗒嗒”的声音打破了田野的寂静,一株株绿油油的秧苗从插秧机苗盘上滑落,被匀速插入田中。插秧机所过之处,一排排整齐嫩绿的秧苗在田里稳稳地站立着。插秧机“转场”靠到田埂边的瞬间,身着花格衬衣的女子看到站在田埂上的我们,麻利地从插秧机后排跳下,指着来回穿梭的插秧机笑眯眯地说:“这就是之前我跟你们提起的机械化插秧,省工、省时又省力。要是在以前,插好这么大一块田,至少够我们两个人忙上三五天。”原来空旷的水田,全部换上了嫩绿的新装,插秧时间不到1个小时。

  

记者采访黄妍平。
在人们洪流般涌入城市的时候,她一个从上思的深山到南宁市安家立业成为新市民的“城市丽人”,毅然舍弃安逸的生活,追求理想,只身从首府南宁重回十万大山这片生养她的土地,回到乡下,创办合作社,示范种植香糯,育秧服务村民,开办农产品加工厂,建立休闲农庄,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富裕,将自己的农业农村情怀,尽情地挥洒到人生的田园梦里,铿锵有力。她就是上思县政协常委、上思县佳和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妍平。

  

  

黄妍平正在搬运秧盘。
优秀的人多半不安于现状

  “这片秧苗全部是大颗粒的杂交品种,足够插950亩田,一周后就可以交给村民插田。现在是防病虫害的关键期,容不得一丁点疏忽大意啊。”3月29日,在上思县思阳镇昌墩村佳和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黄妍平一边观察秧苗长势情况,一边向我们解释。

  今年43岁的黄妍平,扎着一束利落的马尾,一说话,嘴巴、眼睛总是笑得弯弯的,对田野里的事儿“门清”。

  黄妍平出生在叫安镇双板村,那是个在库区深处的村庄,当时没有通公路,村民出入全靠乘船。但这并不影响她通过自身刻苦努力,抵达人生理想的彼岸。

  1998年,黄妍平考上广西广播电视学校,毕业后回到上思县电视台做记者、播音主持人。

  然而,就是这样一份让人羡慕的体面职业,也没能拴住黄妍平那颗“不安分”的心。她自嘲不适应上班族的生活,次年便辞职回家。

  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翼都拥有飞翔的能力,沾满了自由的光辉。

  待在家的几年,黄妍平一边帮家里打理沙糕作坊,一边琢磨如何将小作坊做到和别人的不一样。即便后来又到上思县邮政局上班,心里还是想着沙糕手艺传承。

  在她的脑海里,似乎冥冥之中始终有一种放不下、道不明的情结在萦绕,或许是和深山的艰苦童年有关,和爸妈为了她和两个弟弟方便读书,举家搬到县城租屋居住有关,和到县城生活后妈妈先打工,再开沙糕加工作坊有关……

  黄妍平一度试图努力过,想找到人生平衡的支点,也曾经几乎被她抓到了,拽住了,可是若干年过去,努力付出,却依然有一种莫可名状的无力感,像指缝间随时滑落的一滴水,无法挽留。

  

助力妈妈做强传统产业

  2012年,黄妍平最终还是辞去了邮政局的工作。不同于首次辞职的是,这次回家,她主要是想帮助妈妈把家庭沙糕作坊扶上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的正轨。

  黄妍平的妈妈会制作沙糕,自1995年全家搬到县城定居后,家里就靠妈妈帮别人做沙糕支撑。沙糕制作手艺对于家人来说,有着一种怎样的地位,黄妍平心里很清楚,但当时两个弟弟还小,不懂沙糕制作手艺,也不关心手艺传承之事。

  特别是后来自家开了沙糕作坊后,黄妍平看到父母不分白天黑夜劳作,不是在炒香糯、八角、山黄皮,就是在去磨糯米粉的路上,家里到处堆放着制作沙糕用的白糖、花生油、黑芝麻、绿豆、黄豆等原料。

  上思沙糕,皮薄馅厚油润,层次分明,香甜酥软爽口,食而不腻。即便撇开这些不说,这小小的沙糕多年来一直是黄妍平一家人生活的支柱,寄托着家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如今家人每每聊起都还是感激涕零的。

  因此,她不希望妈妈制作沙糕的手艺无人传承。她辞职回到家,第一件事便是谋划成立公司,注册商标,让产品走得更远。

  同时,黄妍平利用这个时间广泛学习各方面知识,包括沙糕制作技艺、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等,不断充实自己。

  2015年,黄妍平在全县100余家沙糕小作坊中,首开纪录成立上思县黄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给自己的产品赋予特色包装,并注册了陆妈商标,设置防伪标识。

  一石激起千层浪。上思县的沙糕小作坊纷纷效仿,风起云涌成立公司、注册商标,上思沙糕产品从此一改一张红纸的简单包装,走上了正规化生产的道路。不经意间,黄妍平的先锋开拔妥妥地促成了全县沙糕产业的健康发展。

  

创办合作社租地种水稻

  2017年,上思县摘掉贫困县帽子后,老百姓日子好过了。黄妍平却注意到不少地方出现了撂荒田,有一年农忙时节,她还看到一位白发的老阿婆在犁田,这让她心里堵得慌,想了很多。

  所以,当所有人都觉得辞职继承家庭产业可能是她做得最正确的决定时,2021年,黄妍平又“不安分”起来——从公司走进广阔田野,成立上思县佳和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

  其实,早在2015年将家庭沙糕作坊引入正轨之后,黄妍平就在南宁安了家,自己创业且收入可观,成了地地道道的“都市丽人”。但她清楚地知道,上思县本地香糯产量有限,供不应求。而本地香糯恰恰是上思沙糕的灵魂。

  求人不如求己。黄妍平只身从南宁返回上思,跑到思阳镇昌墩村种起了香糯。

  第一年种了165亩,一年仅田地租金就是13.2万元。同时,投入80万元建设加工厂房,又花50万元购置耙田机、插秧机及育秧流水线等,上思县第一台插秧机就是黄妍平买的。

  

黄妍平正在操作插秧机在田间进行插秧作业。

  当时,由于机械化集中育秧的秧苗叶片太长,放到插秧机里老是卡机,秧苗出不来,黄妍平就剪短了秧苗的叶片。剪短后秧苗是不卡机了,但插到田里矮矮的,睁大眼睛都差点看不到秧苗。村里阿婆说:“年轻人,这样子做都得吃?”

  没几天,秧苗就长高了,在水面上摇曳。秋后收割亩产500多斤,比传统常规手工插秧增产100斤左右。

  翌年,周边村民纷纷找到黄妍平,请求为他们提供秧苗。黄妍平来者不拒,但受限于秧盘不足,秧苗只能满足思阳镇易和村约100亩田所需。

  此时,黄妍平隐隐约约领悟到,困扰她多年并让她不停地寻找的那个人生支点,应该就是这个“田园曲”了!

  再苦再累,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就不觉得累。“我老公罗缅的支持是最大的动力。他有10元钱,会给我9.5元支持我所做的事,只留0.5元自己花。”黄妍平自豪地说。

  除了家人的全力支持,黄妍平还得到南宁市宾阳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郑成功和上思县农科所所长岑继清的指导。平时,她通过网络学习和实地操作,掌握了育秧技术,从晒谷种、泡谷种,到播种催芽、叠盘暗化,再到室外练苗,环环把握火候,节节拿捏精准,佳和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种植的上思香糯(稻谷)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这些年来,黄妍平一直尽自己之力推广发展上思香糯和优质香米。

  

培育新质生产力提速发展

  黄妍平对农业农村的情结有多深,从她短短几年不断地在农业上大手笔投资便可见一二。

  2022年,投资逾百万元建设佳和小院休闲农庄;2023年,扩种水稻1800亩,其中旱改水田1550亩,仅旱改水田抽水灌溉用电,每月电费就花1.5万元。租用思阳镇昌墩村流转水田250亩,先后为周边村民提供30个就业岗位,增加农户租金和劳务收益,受益农户141户。

  说到旱改水田,黄妍平眉头皱了起来。旱改水田都是新平整出来的“生田”,地瘦、缺水、田埂疏松。有一次,刚插秧不久,一处田埂塌方,水流干了,机械进不去,只能靠人工修复,急得黄妍平的小弟一夜没睡。

  还有一年,有170亩田因为高压线故障,在水稻灌浆期没电抽水,错过灌浆期,几近绝收。

  在所有人都为黄妍平捏一把汗的时候,经过数年沉淀的她,没有被时光掩埋,在最难的时候也没有轻言放弃,一直咬牙坚守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热情依然不减。

  她依然故我地到村屯开展各种农技培训,探索为农户提供机械化集中育秧、插秧、植保飞防、谷物烘干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服务面积逾6000亩。

  2022年,合作社打造了“上思县党外代表人士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佳和小院”,依托示范基地,搭建集民族团结、联谊交友、成长成才于一体的开放式互助成长平台,实现统战工作与创新创业的深度融合,为进一步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做出了有益尝试。合作社被评为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佳和小院休闲农庄被评为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然而,黄妍平的田园梦并没有结束。

  

水田披上了“绿装”。

  她表示,在新的一年里,要大力培育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创新引领为导向、以科技赋能为内核的农业新质生产力,持续推动产业升级、质量效益升级,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体现更强担当、展现更大作为。

  她计划加大投入,把主要精力放到稻谷烘干加工和为农服务方面,加工批量化,服务精细化,以质取胜。其中,稻谷烘干能力从日烘25吨提高到85吨,服务供应机械化集中育秧插秧面积从6000亩提高到万亩以上。

  临别时,我们问黄妍平,做田园梦是不是很累人?

  黄妍平当时笑而不答。次日20时52分,她在朋友圈发了一盘煮熟的小龙虾的图片,所附的文字是:“这个点才收工回到家,家人给留的这一盘,明天继续播撒田园梦,累并快乐着!”文后是3个笑脸表情包。

  很显然,田园梦就是黄妍平的“幸福梦”!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fcg/t1866329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友情链接 :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特产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特时代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全国特产行业信息化应用平台
特产调研网 tcdy.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