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特产调研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时事聚焦 > 正文

《中国乡村振兴》杂志刊发马关县委书记文章:人与青山两不负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4-04-08来源: 云南省乡村振兴局 作者:佚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把持续推进“农民增收一口清、基层治理一网兜、绿美建设一直抓”作为乡村振兴的抓手,坚定人与青山两不负的初心,砥砺久久为功促振兴的决心,循序渐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乡村发展增“绿”,为乡村环境留“美”,为乡村生活添“彩”,推动乡村从“脏乱差”到“绿富美”转变,由“一处美”向“处处美”延伸。

  

  云南省马关县委书记郑锦(中)到木厂镇调研玫瑰花产业。

  坚持聚产业、促发展,夯实乡村宜业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马关县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生态化理念发展工业、品牌化理念发展旅游业的思路,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产业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以加强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主线,加快推动以砂仁、草果为主的中药材“一县一业”产业发展步伐,采取“科技+样板+加工+销售”模式,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年均实现产值超过32亿元。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红果参、万寿菊、油菜等特色产业,形成了“万亩红果参、五万亩菊花、十万亩油菜花”的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带,红果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种植基地,年均实现产值超5亿元。鼓励发展以户为主的“庭院+”经济模式,将房前屋后的“方寸地”变成群众增收的“致富地”,打造一批“兰花庭院”“中药材庭院”“多肉庭院”“盆景庭院”,实现群众创收1亿元以上。同时,精准投放小额信贷12301万元,为丰富乡村产业类型和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提供有力支撑。培育173个新型经营主体,实现有产业发展条件及意愿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利益联结“双绑”覆盖率达100%,拓展“新业态”,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以生态化理念发展工业。依托储量世界第一的稀贵金属铟、储量全国第三的锡矿等有色矿产资源优势,采取最严格、最绿色的准入机制,实施年产10万吨锌、60吨铟、年采矿360万吨及配套项目等重点工程建设,探索出复杂多金属矿绿色高效回收利用的新路子,推动以锌、锡、铟为主的有色金属全产业链集群式发展。同时,以区块为单位整体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矿区复垦绿化工程等,累计复垦绿化面积达4000余亩,治理废土、废渣300余万立方米,都龙矿区先后入选全国第四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

  以品牌化理念发展旅游业。依托山水田园风光、民族文化底蕴,紧紧围绕山水田园乡村旅游示范县建设发展定位,全力探索“文旅+”乡村旅游发展,策划推出以“森林康养、红色记忆、湖光山色”等为主题的10条“畅游马关”系列精品旅游线路。不断深挖节日内涵,助推“一村一品”旅游产业发展,打造“花山节”“锦壮红饭节”“阿雅铜锅长街宴”等“一乡一节”“一村一品”文旅品牌,发展罗家坪红色观光、乐作彝族文化体验、马洒非遗研学、鞍马湖帆船康体等一批旅游新业态,马关全域、全季、融合发展的旅游产业格局初具雏形。

  

  

  云南省马关县罗家坪村新貌。

  

  坚持美环境、靓外装,塑造乡村宜居之“形”

  近年来,马关县把实施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作为践行“千万工程”的具体实践,紧扣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裸房改造等重点,打造绿色生态宜居和美乡村。

  群策群力推进农村污水共治共管。围绕“看不到污水、闻不到臭味、听不到怨言”的治理目标,突出群众主体,以资源化利用、可持续治理为导向,谋划提出用3年时间整县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一贯到底”护碧水常清、“两个层次”促碧水长净、“三源开流”助碧水徜淌、“四种模式”引碧水徜徉、“五子登科”固碧水长涌、“六废利用”盘碧水畅活的“123456”工作经验,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提速、提效。2023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由年初的27.55%提高至62.2%,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场会在马关召开。

  常态长效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坚持“一盘棋抓整治”,让环境整治和常态工作深度融合,在“三清五拆”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开展村内村外、房前屋后和公路绿化美化工作,宜花则花、宜树则树、宜果则果,让农村留得住记忆、记得住乡愁。紧扣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等重点,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实行“门前三包”机制,开展“红黑榜”评选,常态化开展、制度化推进、长效化落实,让村民从“将就”到“讲究”。如今,全县无害化卫生户厕、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74%、100%,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提升,乡村更加宜居,总结形成了“弄干净、摆整齐、搞绿化、建文明”人居环境整治“十二字”工作经验,被列为云南省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并获评云南省美丽县城。

  全民参与、全域推进绿美建设。坚持“五级书记”齐抓、“五级干部”联动、“五级网格”共管,全域推进绿美县城、集镇、村庄等“十美”工程。实施千里绿道、万里花带等工程,探索出“党建引领、三有三无、五小工程”、“1335”工作法,建成绿道617公里、绿美公路376公里、绿美乡村1951个,实现“一村美”向“村村美”、“一处美”向“处处美”、“一时美”向“时时美”的美丽转变。城乡环境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群众对绿美生活环境和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五全举措”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聚焦“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命至上”融合发展,以全员参与、全力治理、全程管控、全域推动、全面发展“五全”举措,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中,走出了“石漠变绿洲、矿山变青山、浑河变清河、脏乱变净美、绿色变金色”的“五变”之路,广大农村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呈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2023年10月,马关县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坚持富内涵、提气质,激活乡村和美之“魂”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在乡村治理中,马关县不断寻找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的结合点,持续探索“五治融合”基层治理新模式,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五治融合”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积极探索构建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育、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五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依托“网格化”管理搭建党建、文化、综治、乡村振兴等多方共同治理平台,全县划分网格1912个,配备网格长1339名,在网格上设立党支部620个,实现网格服务管理工作全覆盖。深入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全面推广诚信体系建设,推广运用“群众积分评议”“积分超市”“红黑榜”等积分制做法,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和依法支持基层治理。打造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马白镇马洒村和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坡脚镇田蓬村“五治融合”等一批基层治理样板。

  “村组联考”考出群众满意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关键在党,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马关县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贯穿于乡村振兴各环节、全过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在村、组两级建立“村组联考”机制:群众“考”村长,考出群众主体、考出办事效率,采用平时“考”与年终“考”相结合的方式,由群众对村小组党支部书记、村小组长进行打分,并实行积分制管理,年终由村“两委”根据积分测评情况研究决定村小组干部是否继续留任;村小组长“考”村小组,考出比学赶超、考出争先进位,村“两委”将所辖村小组划片区管理,年终由村“两委”牵头,组织各村小组党支部书记、村小组长按所划片区对村小组工作开展交叉实地考评,通过相互比拼,各村你追我赶、不甘示弱,考出了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考”村“两委”干部,考出履职能力、考出服务效能,每年召开一次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由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对村“两委”干部履职情况进行评分,分值低于60分的由村“两委”按规定启动免职程序,同时替补储备村干部,实行“一进一出”工作机制,让村干部的思想认识从“进村委会混日子、领补贴”转变为“想为群众、为家乡办点实事”,有效提升了村“两委”干部的履职能力和服务意识。通过“村组联考”,进一步加强了村组干部队伍建设,提升了运行效能,激发了基层自治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文明乡风提升乡村“精气神”。推进农村现代化,不仅物质生活要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足。马关县以文明实践、乡贤同心、移风易俗为抓手推进乡风文明治理,依托国门宣讲团等平台,广泛开展“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等主题活动4000余场(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民心,“扎根边疆、心向中央,拥护核心、心向北京”成为边境干部群众最鲜明的政治底色。持续开展“最美家庭”“道德模范”“十星级文明户”“好家风好家训”等评选,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激励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先进、争做先进的积极性。深入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推广“晨起五件事(一查红旗飘飘、二给花草浇浇、三来院坝扫扫、四用镜子照照、五把农活干好)”“晨起五个好(一把室内收好、二把庭院打扫好、三把花草浇好、四把畜禽管好、五把农活干好)”等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驻村故事视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正在征集中,欢迎投稿!

  为集中展现我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新成效、新风貌,生动讲述乡村振兴的好典型、好故事,近日,云南省乡村振兴局发布征文启事,面向全省征集驻村故事视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等宣传素材,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描绘”我省乡村振兴的新图景。具体征集事宜请扫描二维码查看。

  


原文链接:http://ynxczx.yn.gov.cn/html/2024/meitijujiao_0401/1153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特产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特时代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全国特产行业信息化应用平台
特产调研网 tc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3596号-8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