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特产调研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时事聚焦 > 正文

央媒看广西丨《经济日报》聚焦广西忻城 富民产业建在家门口

发布时间:2024-04-08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作者:佚名

  

  4月1日,经济日报第3版刊发文章《富民产业建在家门口》,聚焦广西忻城县,当地大力扶持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发展产业,强化粤桂协作劳务输出,让搬迁群众实现稳定增收。

  

  

  以下是详情报道

  仲春时节,记者走进广西忻城县思练镇加豪村马台屯,只见静谧的山坳里,房屋整齐排列。村居左侧是一个养殖场,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悠闲地在牛舍里嚼食草料。

  如今的马台屯,是村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6年前,这里的村民还各自散居在后方半山腰上。“那时,村民居住和生产条件差,不仅路不通,还缺水,考虑到当地有养牛的传统,有一定产业基础,我们决定带领村民‘下山’。”加豪村党总支书记宋凌云说。

  从半山腰搬到山脚后,村民生活条件改善,养牛产业也朝着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为了实现“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目标,安置点为每家每户建设了一间牛舍。在党支部和党员的带动下,肉牛养殖产业规模扩大到350多头。

  在村民杨小益的家里,她向记者展示了手机上安装的用于找牛的GPS定位系统。“以前住在山上,养牛非常不方便,家里面弄得又臭又脏。现在不仅为我们配建牛舍,还给我提供了5万元养牛贷款。”杨小益说。

  村里大部分贫困户通过养殖肉牛顺利脱贫,有了稳定收入,“钱袋子”慢慢鼓起来了。“为了克服地少的限制,这几年我们开始向外发展,把集体养殖模式复制到别的村屯。目前已建设3个养殖场,还建了甘蔗种植基地,让种养产业成为易地搬迁群众稳定增收的项目。”宋凌云说。

  除了在安置点发展产业,忻城县还通过招商引资,让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实现稳定增收。裁剪缝纫、打胶折边、剪线包装……在思练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鸿源小区2号标准厂房内,工人正忙着加工皮包手袋,现场一派忙碌景象。“县里引进皮具加工、螺蛳粉、服饰、床垫、运动器材等生产企业,让搬迁户500多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鸿源社区驻村第一书记莫会萍说。

  截至今年2月底,全县已有38家企业进驻就业帮扶车间,大力扶持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发展产业,同时强化粤桂协作劳务输出,共帮助4771户、10477人就业,务工占比98.91%,实现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户至少每户一人就业的目标。

  


原文链接:http://xczx.gxzf.gov.cn/xwzx/mtjj/t1823205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特产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特时代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全国特产行业信息化应用平台
特产调研网 tc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3596号-8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