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特产调研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正文

云南创新实施“三四五”工作法 持续提升搬迁安置点社会治理能力

发布时间:2023-12-21来源: 西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作者:佚名

  云南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深化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乡村治理专项行动,创新实施“三四五”工作法,持续提升安置点社会治理能力,不断增强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推行“三色管理”强服务

  一是分级管理推动社区治理精细化。对标记为“红色”的家庭户实施“日随访”,扶危济困,疏导心理;对标记为“黄色”的家庭户实施“周监测”,了解务工意愿,推介岗位;对标记为“绿色”的家庭户实施“月管理”,适时掌握家庭生活变化情况。二是分类落实推进社区服务优质化。建立涵盖7大类、13小类、137项标签的“数据化、可视化”搬迁居民大数据库,聚焦就业、增收、民生、社会融入4类重点事项,“亮红灯”聚合力联动攻坚,“亮黄灯”归口帮对标突破,实现居民需求“一键查询、一站办理”,社区服务“一机联通、协同高效”。三是分策保障筑牢社区治理多元化。统筹安置点多方工作力量,动态监测“红黄绿”家庭情况,多元化精细化服务保障。搬迁群众有困难找政府,依托“找政府”APP和社区综合服务窗口,线上线下“双线”发力共同帮扶;有烦恼找社区,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工作者“三社”联动为其排忧解难;有矛盾找法律,警察、法官、检察官、人民调解员及社区法律工作者“五位一体”合力解决。

  二、强化“四治举措”促融入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坚持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断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党建促队伍、以党建促治理,让党组织在安置点治理全过程中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团结动员群众。全省共建立基层党组织1676个,19个特大型安置点全部成立党工委(街道办),新增街道15个、村(社区)134个,布局村、社区服务站1100多个。二是强化法治保障。实施“一街道一所、一社区一顾问、一楼栋一公示牌”的安置点法律服务“三个一工程”,共设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站1.4万个,成立各类法律援助工作站2645个,建立法律顾问微信群6787个,实现安置点法律顾问全覆盖。三是突出居民自治。健全“四民主三公开”机制,成立“协商在社区”议事会,编制小微权力清单,建立百姓议事和民情沟通“说事平台”。修订完善村民(居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形成“村事齐管、共谋振兴”良好自治氛围。四是注重德治教化。推动实施一个安置点一个村史馆行动,将村史教育作为安置社区中小学“必修课”,讲好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到“搬出深山天地宽”的感人故事,积极开展“走出火塘向广场”活动,促进不同民族搬迁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三、开展“五项治理”育新风

  一是开展高价彩礼专项治理。引导搬迁群众树立正确婚嫁观和文明节俭的婚庆意识,不干涉婚姻自由,不索取高价彩礼,不为婚姻设置不合理条件,鼓励旅行结婚,及时刹住大摆宴席、攀比炫富等不良风气。二是开展厚葬薄养专项治理。弘扬尊老孝老爱老传统美德,倡导丧事简办,有效制止竞相攀比、大操大办、治丧扰民等不文明行为。三是开展封建迷信专项治理。大力宣传封建迷信活动危害,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常识、倡导科学方式,提高群众识别和抵制封建迷信活动能力。依法依规惩戒打击、铲除滋生封建迷信的土壤和温床,构筑搬迁群众崇尚科学、反对愚昧、抵制封建迷信的思想防线。四是开展黄赌毒专项治理。积极在安置点开展打击“黄赌毒”宣传教育,依法打击“黄赌毒”违法犯罪活动,净化社区环境和社会风气,推动形成文明法治新风。五是开展财富积累观念宣传教育。广泛开展文明实践和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搬迁群众形成正确的财富观、科学的积累观、理性的消费观,改变小富即安、小成则满的落后观念和盲目攀比、过度消费的不良习惯,涵养勤俭节约、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重视储蓄、杜绝浪费的良好风气。


原文链接:http://xczxj.xizang.gov.cn/jyjl/202308/t20230808_36991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友情链接 :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特产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特时代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全国特产行业信息化应用平台
特产调研网 tcdy.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