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利州:推动乡村振兴 走好共富之路
发布时间:2023-12-21来源: 四川省乡村振兴局 作者:佚名
今年以来,广元市利州区坚持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先手棋”,始终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奋力谱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精心规划压实责任 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利州之美,美在山水;利州之殷,根在乡村。
利州区始终把乡村振兴摆在全局工作重中之重,坚决扛起使命担当,努力让脱贫攻坚成果成色更足、乡村振兴底色更亮。建立“1+4+55”(即1个指挥部、4个专项组、55个专班)推进机制,27名区领导全覆盖联系14个乡镇(街道)37个重点村,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一体、协同联动”责任体系,确保指挥有力、调度有方、落实有效,集中力量办大事。
同时,用好用活“四下基层”工作法,全区所有县级领导分片包干、下沉一线,85个市区两级帮扶单位和乡镇街道干部全员上阵、包村包户,所有村组干部全心投入、定岗定责,推动工作落实更加有力、更加精准、更加高效。今年以来,配齐配强18个区级部门和乡镇(街道)领导干部235名。
以财政优先投入为核心要点,2023年安排一般公共预算资金7.7亿元、增长5.87%。多措并举培育人才,招聘、引进涉农领域紧缺人才139名,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126名、高素质农民2500名、乡村技能人才1.8万名,厚植乡村人才“沃土”。推动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入选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区。
厚植优势构筑集群 特色产业促乡村“蝶变”
产业发展有势头,农民致富才有奔头。利州区聚焦建设全国脱贫地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依托服务城市特殊优势,加快建设现代都市观光农业示范区,持续擦亮利州都市农业“金字招牌”。
产业培育园区先行。利州区以星级创建为抓手,推动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优势产业向园区集聚,资金项目向园区集合,累计建成11个现代农(林)业园区、128个“一村一品”示范园、1.5万个小农户增收致富园。利州区食用菌园区创建为省四星级园区和全省首批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园。培育壮大吉香居、龙洲园等14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成农产品产地保鲜、烘干、初加工点位103个、精深加工企业8家,全年全区农产品加工产值有望突破10亿元大关。
三产融合,提质增效。持续打造“利州香菇”等特色品牌,累计认证有机农产品基地11.9万亩、“两品一标”42个。“利州红梨”入选全国名特优新产品名录。“特色产业+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推动乡村“风景”变“钱景”、“颜值”变“产值”。2023年,全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实现1700万元,村均收入16.2万元,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有望突破400万元。
多措并举内外兼修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今年以来,利州区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打造各展其长、各美其美、富有川北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村庄清洁行动,不断刷新乡村亮丽颜值。全区新改建农房315户,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6.2%,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1%,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
农村“六网”建设日新月异。全区实现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通5G或4G信号“三个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2%。成功评为全省乡村水务示范县、成功创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成效显著。2023年,利州区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和全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县域试点单位,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镇8个,省、市级“六无”平安村(社区)33个,“三公治村”模式入选全省典型案例。创建国家级和省级文明村12个,省级乡村文化振兴魅力乡镇4个、样板村镇5个,3个乡镇成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重点建设试点乡镇,白花石刻、广元窑陶瓷烧制技艺成为乡村文化振兴亮丽名片。
(文/张文良)
原文链接:http://xczxj.sc.gov.cn/scfpkfj/sxnews/2023/12/21/6d5e9965d35b4e6da7481223ab2f78ec.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发布
- 广安市邻水县被授予“中国油橄榄之乡”2025-02-28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5期2025-01-06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4期2025-01-06
- 辞旧迎新促团结 滆有智慧同奋进2025-01-06
- 自治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省级)指导目录(2024年版)2025-01-06
- 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综合执法监督局执法人员名录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