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特产调研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正文

贺州市平桂区:“有岗就业”破解“无土安置”搬迁群众增收共富难题

发布时间:2023-12-21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作者:佚名

  

  贺州讯(陈树  曾秀文) 贺州市平桂区易地搬迁安置点文华社区是广西第二大易地搬迁安置社区,采取无土化集中安置搬迁群众4053户21130人。为提高“无土安置”搬迁群众的就业容量和质量,该区在文华社区周边布局培育多元产业,开发一大批就业岗位,强化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等举措,让社区周边随时有岗位,让搬迁群众随时可就业,确保“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2023年,文华社区搬迁群众的就业人数10226人,年人均收入16609.92元,同比增速15.14%。

  以产业“筑底子”,解决就业岗位“从哪里来”的问题

  一是壮大现代设施农业增加就业岗位。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促进“藕莲天下”“椒闻天下”等农业核心示范区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引导园区企业主动开发一批蔬菜种植、采摘管护、清洗装运等易上手、门槛低的就业岗位,每日可固定安排300多人务工,有效吸纳易地搬迁妇女、弱劳动力半劳动力等群体就近务工。二是构建环城轻工业圈增加就业岗位。加速东融步伐,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外溢产业深度转移,在文华社区1公里范围内培育黄金珠宝、服装、美妆、电商直播等新兴产业,强化产业协同,推动就业协同。目前广西黄金珠宝产业园已聚集企业近百家,可提供执模、镶嵌、磨打、直营门店销售等就业岗位3000多个。三是全力激活服务业态增加就业岗位。充分用好“广西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域”优势,加快城区商业综合体建设,在文华社区周边新建大型商务酒店、电商直播选品中心,辐射集聚了一大批从事餐饮、住宿、超市、休闲行业的个体工商户2100多户,通过现代服务业带动社区周边新增生活性服务业就业岗位600多个。

  以服务“开方子”,解决搬迁群众“谁需要扶”的问题

  一是组建社区网格员服务队伍。以文华社区楼栋划分服务网格,每个楼栋设2名网格员,将核实搬迁群众就业信息工作按季度列入网格员工作清单,采取常态化入户排查,通过“钉钉”APP把搬迁群众就业信息上传至区级平台,形成未就业但有就业意愿人员清单,由人社部门开展首轮人岗匹配工作及推荐就业岗位。二是充分发挥帮扶联系人作用。将社区网格排查结果推送给帮扶联系人,明确帮扶联系人为未就业搬迁群众“一对一”就业帮扶责任人,动态登记就业信息,通过关注“贺州微就业”“平桂微就业”等微信公众号或者向人社部门咨询等方式获取就业岗位信息,按照处级领导每年至少推荐就业3人、科级领导每年至少推荐就业2人、科级以下干部每年至少推荐就业1人的责任目标,在入户走访、电话、短信或微信联系时进一步开展就业动员、岗位信息或培训项目推荐。三是推行就业专班专业化服务。成立区级乡村振兴就业工作专班,下设岗位拓展组、人力资源组、平台服务组和就业培训组,在广西黄金珠宝产业园、文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公共就业服务窗口,全面完善从安置社区到产业园区的公共就业服务网,进一步锁定服务人群。严格“每刻做好服务、每天更新岗位、每周回访人员、每月统计分析”专班服务工作机制,为搬迁群众提供精准、专业的就业服务。

  以培训“搭梯子”,解决就业技能“怎么提升”的问题

  一是突出导向分类施培。突出目标导向和服务导向,积极探索“培训+送工+就业”的技能培训模式,将职业培训向重点人群倾斜,积极“送培上门”。聚焦16—35岁未就业的城乡劳动力,率先在广西开展城乡劳动力就业拓展培训,致力提升职业素养、就业竞争力。2023年,平桂区累计开展城乡劳动力就业拓展培训班22期,吸引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参培171人,培训后就业率将近50%。二是突出在岗技能提升。紧密结合乡村产业振兴、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延伸补齐产业就业链等,制定就业培训扶持办法,明确新入驻平桂区的新兴产业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城乡劳动力的,按1000元/人/月标准分别给予企业在岗技能提升培训补贴和从业人员务工补贴,缴纳社保的可按400元/人/月标准予以企业补贴,按100元/人/月标准予以参保人员补贴,进一步激励企业和职工自发提升岗位技能的积极性。2023年以来,结合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企业和培训机构“双千结对”,对2000名在岗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其中搬迁群众750多人。三是突出产业工人培育。以黄金珠宝产业园区为试点,建立实训基地,针对黄金珠宝镶嵌、珠宝首饰包装设计制造等关键性岗位制定“以工代训”培训方案,鼓励搬迁群众加入产业工人培训序列,以“一技之长”实现高质量就业。近三年来,平桂区开设黄金珠宝加工、首饰包装培训班12期,参与培训学员470多人,其中搬迁群众将近占40%。目前,在黄金珠宝园区企业专业技术岗位务工的脱贫劳动力有300多人,每月收入比一般岗位高出1000元—2000元。

  


原文链接:http://xczx.gxzf.gov.cn/gzzc/xczx/t1760708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特产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特时代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全国特产行业信息化应用平台
特产调研网 tc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3596号-8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