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特产调研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时事聚焦 > 正文

央媒看河南丨栾川县:吸引本土人才 积累本土经验

发布时间:2023-12-21来源: 河南省乡村振兴局 作者:佚名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是旅游大县,现有老君山、鸡冠洞两个5A级景区,以及龙峪湾、重渡沟等8个4A级景区,是首批中国旅游百强县。旅游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带动了部分农民增收。吃旅游饭, 成为栾川部分农村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那么,旅游饭如何吃,其他资源禀赋又如何盘活利用?栾川县的乡村运营实践表明,吸引本土人才,积累本土经验,不可或缺。

  央媒看河南丨栾川县:吸引本土人才 积累本土经验

  栾川民宿类型众多,可以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图为栾川县陶湾镇“栖鸾山居”民宿。

  “反客为主”的养子沟

  “2005年,养子沟风景区开发不久,我们就从山上的老宅搬到这里,盖了两层楼房,经营农家乐。” 在栾川乡养子沟村素野民宿酒店,女主人吴爱玉对记者说,“现在,我们这里已经更新翻建了两回,算是第三代了”。

  素野民宿酒店是一幢装修简约的五层建筑,楼前有宽敞的庭院,楼后是茂密的竹海。吴爱玉一家经过多次调整经营方式,从最早10多平方米一个房间, 包吃包住一人一天50元,发展到现在都是70平方米以上的主题套房,房价从980元到1398元不等, 成为当地的“精品民宿”。“每一次调整,村里的家庭宾馆协会都会帮我们出谋划策。”吴爱玉说。

  养子沟村位于老君山下养子沟景区入口处,有着独特的位置优势。村民最初经营农家乐,是为了方便外地来景区的游客临时休息,发展到今天出现各种类型的民宿,原来占比较低的休闲游客已经“反客为主”。 “很多人来这里,都是专程来休闲,顺便去景区玩的。” 村党支部书记王太峰告诉记者。

  养子沟村家庭宾馆协会对于该村的民宿发展意义重大。协会接受村“两委”指导,现由村监委委员史景宽任会长。他告诉记者 :“协会按照上级要求,帮助民宿业主进行规范经营,并为经营者出谋划策,促进整体发展。”

  养子沟村户籍群众209户,有135户从事农家宾馆及民宿经营。近年来,围绕民宿产业发展,村“两委” 和协会做了大量基础性、统筹性工 作,如开发智能小程序,方便游客 网上订房 ;开展从业人员全面培训, 特别是民宿业主的培训 ;指导一般民宿业主经营围炉煮茶等新型休闲 业态 ;利用乡里中心(村集体设施)免费引入剧本杀等新型项目,为村里的民宿开展新业务作示范等。此外,村“两委”还联合协会举办象棋、 扑克、跳棋、竞走、儿童诗词“飞花令”等竞赛活动, 吸引游客参与,游客可免报名费,获奖者可得到奖品。

  “做这些公益性活动,可以营造游客与村民一家人的氛围。”史景宽对记者说,“民宿经营有淡旺季, 这样的活动可以争取更多的长住游客。现在,村里每年接待长住一周的游客1.8万余人,长住半月以上的游客3000余人。”吴爱玉也告诉记者 :“我这次翻建宾馆,就有老顾客问我需不需要用钱,要借钱给我。”

  “村‘两委’和协会把全村的民宿‘一盘棋’运营, 形成了自己的模式,培养了自己的人才,所以发展势头一直很好。”王太峰告诉记者,“当然,还有很多新的业态、形态,我们也在不停地引进,同时利用外部人才的专业优势,盘活更多的闲置资源。”

  在传承中不断丰富

  “乡村运营的一个关键要素是人才。”栾川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刘彪认为,“栾川在很多产业特别是旅游相关产业上,有很多本地的专业人才,他们是乡村运营的基础。”

  重渡沟社区位于重渡沟示范区北部,是栾川县民宿的“发源地”。1999年,社区居民余红武、张杏巧夫妇开始经营竹隐山房,现在,这家民宿主要由儿子、 儿媳打理,老两口只负责一些简单的后勤工作。“他们参加协会的培训多,我们去了也学不会,比方茶道, 我就怎么也学不会。”张杏巧笑着对记者说。

  “年轻人挑大梁,一方面靠家传,一方面要不断地进行专业培训。”重渡沟旅游服务管理协会会长、 重渡沟社区党支部书记马建伟说。他进一步解释,家传就是家庭经营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经验 ;培训则是由协会免费组织,培训内容包括酒店经营、厨师、茶艺、咖啡、插花等。在马建伟看来,很多第二代民宿经营 者,从小耳濡目染,待人接物没有问题,但旅游接待市场永远有新鲜事物需要学习,只有专业的培训,才能让他们永立潮头。

  “我这里过去有25个房间,改建后现在只有6个套房。”牛家小溪经营者孙军范告诉记者,经营方 式的调整带来的是更高的房费,还有更高的入住率。 2020年到2022年期间,民宿生意冷清,她自学网络 直播,向网友展示自己做手工、做葛根粉、插花、整 理客房等日常生活。民宿不能营业,她就网上出售自 己的手工产品 ;民宿能营业时,粉丝大量涌来,接待不了,她就将游客免费介绍给邻居。

  “不是所有的事都让自己人干,不同的资源,有不同的盘活模式。”马建伟说。在重渡沟,资源运作方式各不相同。比如,观光车队由社区委员会成立、 村民入股的公司进行运营,确保了社区居民(村民) 的就业和稳定资金收益 ;“百村千宿”一站式购物体 验中心,聘用一定的专业人才来经营,以低于市场价 10% 的标准为民宿主提供软装采购、布草配送、耗材供应等全套综合服务 ;社区居民(村民)都不再耕种土地,临街的门店整体交由金源量贩超市集团经 营……

  盘活人才与盘活资源相辅相成,截至目前,重渡沟民宿产业共带动 6000 余名群众参与民宿经济,人均年收入超6万元。今年1至8月,景区接待游客7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亿元,高端民宿综合收入达1.5亿元。

  央媒看河南丨栾川县:吸引本土人才 积累本土经验

  栾川县大力发展蕙兰产业,带动农户增收。图为合峪镇蕙兰文化产业园为村民代养的蕙兰。 韩莹 摄

  把在家的留下来在外的吸引来

  “栾川县的乡村运营,强调理念创新、统筹推进;重视外部人才,大力招募外部团队运营相关产业。” 栾川县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海朝介绍了该县的乡村运营主要做法 :

  ——对村庄的自然、人文、产业资源和可经营的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等资产进行摸底调查,确定主导产业,梳理项目清单。

  ——选定优质团队。积极对接运营团队,构建村集体、运营商、村民、投资商多方受益的利益联结机制。对实地开展运营且成效明显的运营团队,给予一定的运营补贴。

  ——2023年综合利用财政资金、统筹资金、专项债券等1.2亿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统筹整合资金中安排1.5亿元,打造特色产业。

  ——提质村容村貌,今年已改造提升停车场、小游园166个、生态廊道104条、 村庄绿化71个, 建成4556户美丽庭院和107个垃圾分类试点村,创建省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28个,同时加强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乡村文化遗产遗迹保护。

  “做好这些工作的同时,栾川县坚持把本土人才的挖掘和培养也放在重要位置上。”张海朝说。

  在合峪镇柳坪村,现在有200名过去外出务工的青年选择了留在家乡学习蕙兰种植及经营。合峪镇蕙兰文化产业园运营商、合峪蕙兰协会会长杨金太告诉记者 :“养蕙 兰比在外打工收入高,是一个很有前景的产业。”

  合峪镇蕙兰文化产业园规划占地面积420亩, 目前已建成高标准蕙兰大棚60个,吸引了县内及嵩县、汝阳等周边县区和湖北、浙江等外省蕙兰种植大户100余家入驻园区,有效解决了原来蕙兰产业零散、发展无序的问题,搭建起常态化的技术交流平台、 交易展示平台、创业孵化平台和文化传播平台,辐射带动全县2000余户群众通过寄养、代卖、电商直播、 培植土销售等方式参与到蕙兰全产业链发展中来,户 均增收10万元以上。4月16日至18日,当地成功举办“中国·栾川蕙兰文化节”,活动期间交易额突破1.5亿元,综合收益2亿元。

  “我也是从学习种植蕙兰到经营蕙兰发家致富 的”,王利波笑着说。王利波是杨金太的女婿,原本在一家通信公司上班,后来在接触到蕙兰产业后,就跟着杨会长学习蕙兰种植,并逐渐发展起自己的产业,目前种植蕙兰1000余盆、1万余株,年成交额超过500万元,替人代养蕙兰100余盆,每年代卖成交额超过100 万元。

  王利波本人现在也带了4个徒弟,传承蕙兰种植技术。同时,他还带动亲戚朋友100余人相继加入蕙兰产业中来,通过种植蕙兰,使他们年均收入都 超过了10万元。

  事实上,栾川的蕙兰产业还带动了很多弱劳力者。每月9号是栾川蕙兰产业园交易日,吸引着来自天南地北的兰友,庞大的流量也带动了直播行业的发展。来自湖北的主播刘女士介绍,有一些当地老人会用纸盒子带着自己家种植的蕙兰到会场售卖,很多网友在直播中看到都会主动要求购买。她说 :“我的粉丝就有一次用2000元将一整盒蕙兰直接买下的。”

  “对本土人才,我们主要是做好转化工作。”栾 川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六锦介绍,一是挖掘在外人才。建立县外、县内、乡镇、村庄“四级”外出人才联谊组织,分类建立外出人才库、项目库、 资源库,鼓励本地在外人才返乡创业,近年来共吸 引返乡创业人才780名,谋划返乡创业项目430个; 二是培育本土人才。今年已举办各类乡村运营座谈 会、培训会 15 次,组织相关人员外出考察学习 20 余次,培养了2000余人,直接、间接带动4000余人就业创业。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张六锦说,“吸引本土人才,做强本土产业,相信随着返乡扎根的本土人才越来越多,栾川的乡村振兴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原文链接:http://xczxj.henan.gov.cn/2023/12-19/286918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特产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特时代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全国特产行业信息化应用平台
特产调研网 tc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3596号-8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