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丰:志愿服务赋振兴
发布时间:2023-12-21来源: 安徽省乡村振兴局 作者:佚名
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是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载体。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通过开展志愿服务公益项目,不断汇聚了乡村发展人才力量,繁荣了乡村文化,带动了乡村产业发展,有效激发了乡村“造血”能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牢固的基础。
“马郢计划”架起乡村和城市之间的桥
初冬的江淮平原,漫步在杨庙镇马郢社区,听到最多的是“这是个圆梦的地方”。在这里,主题鲜明的游学营地,文艺清新的咖啡图书馆,读蔬、壹畦趣、马郢农场等系列乡村品牌展示着这个村落缓慢流淌着的幸福。看到村庄里处处体现出时尚、创意的新气象,让人很难相信早年间的另一番景象:乡村无山无水无景点,更因民穷村弱、空心化严重被评为省级“贫困村”。
改变发生在2014年。那一年,在马郢村,来自合肥公管局的选派干部钟宇、合肥师范学院的志愿者胡亮等人大胆尝试,提出“以梦为马”并把梦想放在网络上召唤“追梦人”。很快,一个被称作“马郢计划”的公益项目得以实施,从此,“梦想”像种子一样在村子里播种、成长、绽放。
“‘马郢计划’以志愿服务为精神内核,旨在架起一座由梦想承载的桥梁连接城市和乡村,激活城乡间资源要素流动,实现城乡资源互换共享。”钟宇说道。
钟宇介绍,在创新和探索中,“马郢计划”形成了助学、助农和助村等三个子计划,先后与安徽大学、安徽艺术学院、合肥学院、合肥师范学院等高校建立联系机制,通过开设成长教育课程、建设乡创学堂、发展乡村产业、培育乡村自治体系、开展文化活动等多种方式,服务乡村、发展乡村。
借助来自高校志愿者的力量,“马郢计划”将艺术设计与农村生产生活相融合,激发村民建设村庄、参与艺术创造的热情,共同打造田园综合体项目。来自安徽大学艺术学院的志愿者推动乡村修复、花艺村落建设,来自合肥师范学院的志愿者用陶瓷艺术活化乡村空间,艺术介入让马郢的角角落落绽放乡村之美,为乡村旅游发展打下基础。
随着“马郢计划”的不断传播和发酵,越来越多的社会志愿者带着他们的知识、创意、技艺等资源来到马郢,投身到美丽乡村的建设发展中,不少志愿者最终留在了马郢。74岁的邵羚生是一名资深戏曲爱好者。2017年,她看到“马郢计划”后,来到村里成为志愿者,教孩子唱黄梅戏和庐剧。在她的带动下,家人也从南京扎到村里,开办戏雅苑面馆,游客来这里吃饭,可以登台“对戏”,气氛十分热烈。“这里环境好,文化氛围浓,每周日我都会教孩子唱戏,看到孩子们这么认真学习传统文化,我能感受到内心的那份满足感。”
8年来,“马郢计划”将“乡村”本身作为产品,搭建乡创平台,引入“志愿者—创客”的业态模式,通过创业孵化、政策扶持、资源嫁接,将城里人向往的乡村生活打造成“产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创客”、志愿者和很多外出打工的本地人开始返乡创业,他们将乡村变为“创意梦工厂”。目前,马郢共集聚了农业、服务业、手工业产业链上41家“创客”。
90后张海波是土生土长的马郢人,2017年大学毕业后,他返乡流转30亩土地种植草莓。如今,他的草莓种植基地已扩展到100多亩。此外,他还成立合作社,发展土鸡养殖等产业,帮助20余名贫困村民实现增收。“在家创业比外出打工好多了,仅草莓产业一亩利润便可超2万元,关键还能和家人一起幸福地生活。”聊起现在的生活,张海波笑容满溢。
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探索。“马郢计划”作为“在乡村里长出来的计划”,在促进乡村发展中不断强化市场化思维和产品意识。
据了解,2018年,马郢成立乡旅合作社,负责统一运营乡村所有业态。一方面,按照“以农促旅、以旅兴农,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思路,马郢结合市民需求和乡村资源进行产品设计,打造出绿色小马、主题小院等别具一格的文创旅游产品,塑造了个性化的乡旅品牌。另一方面,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新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在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同时,实施品牌赋能、老种子计划、萤火虫助农计划,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一度寂寞的空心村,变成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仅2022年游客接待量突破4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4000万元。如今,马郢逐渐形成种养殖、餐饮、住宿、研学、电商、乡村体验等多业态共融共生的生态圈。村里产业发展了,村民富裕了。截至2022年底,集体收入超过2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接近3万元。今年,马郢成功入选2023年“安徽省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在构建和美乡村建设的道路上疾步前行。
“点亮计划”追光逐梦再出发
“萝卜爱青菜,吃了都喜爱;生吃通气、熟吃下气、不吃生气,用上这些推介词让咱村的特色萝卜也赶次时髦。”“在田园、艺术、运动、文化等方面着手,去推广‘乡村自然疗愈’的理念。”
近日,在距离马郢社区35公里外的左店镇张岗村,大伙针对乡村产业、乡村建设等问题在村里“乡创学堂”内深入研讨。这样的研讨会每两周就要举行一次,已经产生了34个乡村发展议题。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张岗村因着一个叫“点亮计划”的公益项目,受到极大的关注。从“马郢计划”到“点亮计划”,点燃这把火的还是这群人—以胡亮、钟宇等为核心,有思想有梦想有闯劲的青年们。
2023年6月,安徽省委书记韩俊来到马郢村调研,实地了解乡村建设情况。次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在黄山市召开全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明确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上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走在前列。
“在这一背景下,‘点亮计划’应运而生。它以‘马郢计划’的乡村振兴经验和资源为基础,探索了一种推广马郢计划的创新方法,即通过共创,融合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的资源,树立‘发现、共创、突破、激活、在地、利他’价值观,在广袤田野里播撒希望、绽放光彩。”长丰县乡村振兴局局长程养园说。
突破传统认知,即用新的思考方式和观点,把发展中的问题转变为机遇。如何破题?胡亮和共创团队成员们从重新定位“张岗村北部电商中心”作为迈出了“点亮计划”的第一步。
据了解,张岗村北部电商中心建成后,因缺乏专业运营团队,平时主要作为农粮收获后的临时存储点使用,如何有效发挥出电商中心的作用,成为当地政府的一块“心病”。经过三个月的努力,“点亮计划”团队从电商中心空间打造入手,结合周边旅游业态布局和交通区位优势,将电商中心迭代为“游客服务与点亮计划总部多功能融合的综合服务中心”,打造了旅游接待、产品和文化展示,乡村振兴人才培育、点亮计划品牌宣传、共创张岗成果展示等板块,在实际运营中承载了公共服务、人才培育、业态衍生等多项功能。
以此为契机,在胡亮和团队的探索下,张岗村的更多面被挖掘出来。“乡村有很多资源被认为是习以为常的、无特色的,挖掘乡村资源价值就是转换视角,建立新的渠道,为乡村导入新的资源。”胡亮说,他们先后总结出了“乡村变景观、农活变产品、生活变故事、墙绘变展览、道路变琴弦、笑脸变请柬……”张岗“七十二变”的规划,通过打破重构让原先资源价值得到转化,实现了新的价值。
随后的两个多月里,在团县委、镇政府等部门支持下,“点亮计划”团队汇集了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师范学院、池州学院等九所高校社会实践团队的力量和资源。期间探索出了“十斤猪肉工作法”“三包输出工作法”“青年陪跑计划”等工作方式,设计改造出了“一席之地”“晓花姐姐乡村美术馆”“玉米爷爷小卖部”等乡村品牌,举办乡村音乐会、麦田书法展、“妙笔生花”农民画、村民肖像展等并撰稿乡村本土杂志,村民在一次次活动中幸福感、获得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和美张岗要做好,共创赋能不能少;燕子飞来筑巢处,吉祥美满来相聚……在村里桃源茶馆门前,几个儿童正在背诵墙上的《村规民约》。“我们先后写了四五稿,调研了近一个月,打磨出这一百多字的《村规民约》。”来自安徽亳州学院的志愿者戴梦,今年暑期来到张岗村参加了“点亮计划”的实践。“村里有三分之一的村民家里都有燕子做巢,村民们都不避讳,这本身就体现出民风淳朴,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在完成《村规民约》过程就是提炼张岗村精神文明的过程,这样乡村实践很有意义。”
像戴梦这样在乡村实践中有收获的学生们,这个暑期还有很多。在这场“点亮计划”里,大家聚成一团火,散作满天星,一点一点地照亮了乡村。快到午饭时间,十余个孩子在志愿者带领下来到大棚中采摘草莓,远处传来童稚的歌声:“夜空中最亮的星,请照亮我前行。”(王磊 王敏)
原文链接:https://xczxj.ah.gov.cn/zxdt/sxcz/8051109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发布
- 广安市邻水县被授予“中国油橄榄之乡”2025-02-28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5期2025-01-06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4期2025-01-06
- 辞旧迎新促团结 滆有智慧同奋进2025-01-06
- 自治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省级)指导目录(2024年版)2025-01-06
- 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综合执法监督局执法人员名录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