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特产调研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正文

【2023年媒体走基层】一个原省级贫困村的“振兴”,无处不在的“红旗渠”

发布时间:2023-12-21来源: 国家乡村振兴局 作者:佚名

  太行山南麓断崖密布,土薄石厚,周边大片土地不宜耕种。山脚下的庙荒村曾是省级贫困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郁林英记得,她上任后刚去走访时,看到有的村民做饭只放盐,都从没吃过醋和酱油。但庙荒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红旗渠穿村而过。

  有了红旗渠,这个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黄华镇西部的村庄通过发展旅游业,摘掉了“贫困帽”。

  

  

  

  发展旅游业后,庙荒村摘掉了省级贫困县的“帽子”。南方周末记者 蒋敏玉/图

  毫无疑问,红旗渠作为灌溉工程的功能性正不断衰退,但作为不可复制的精神遗产,旅游开发价值却日渐提升。“二十多年来,林州红色旅游的范围逐步扩大,一大批红色培训机构发展起来后,也开始带动群众参与。”林州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王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差不多一半以上的村都直接或间接受益。据统计,2022年,林州全市研学机构达到80余家,年研学人数150余万人次,全市接待游客人数10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2.8亿元。2023年,红色研学热潮提前,红旗渠周边乡村也开始接待各地游客。3月23日前,庙荒村已经接待两个内蒙古的旅游团,3月份内还有3个团体已经预约。

  灌溉功能衰落,旅游价值凸显

  红旗渠已成林州最有名的旅游景点。但景点并非简单的一处打卡地,蜿蜒一千五百多公里的红旗渠沿岸,“红旗渠”无处不在。2023年3月23日早上9点半,红旗渠纪念馆主展厅门前,上百名老、中、少年游客在排队,等待逐批进入馆内参观。同时,20公里外的青年洞景区内,一所中学的八年级学生也在进行集体研学旅行。景区之外,红旗渠干部学院、红旗渠廉政教育学院等机构的研学项目也与红旗渠间接相关。红旗渠的建设始于1960年,为了解决林州“十年九旱”问题,时任安阳市林县(现林州市)县委书记杨贵带领县内村民,用10年时间削平山头1250座,凿通隧道211个,架设渡槽152个,在太行山上建起“引漳入林”大型灌溉工程——红旗渠,从邻省山西引入浊漳河水。随着气候和用水变化,1990年代后,红旗渠水量由每年近4亿立方米降至不足1亿立方米,灌溉功能日渐衰落。但红旗渠的旅游价值日益凸显。1991年,红旗渠风景区对外开放。1997年,红旗渠被中宣部命名为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4年5月1日,红旗渠纪念馆新馆开馆。“红色旅游发展范围是逐步扩大的,先是纪念馆、青年洞,乡村旅游和研学培训产业的发展集中在2010年以后,甚至是2015年之后。”在林州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王强看来,红旗渠干部学院的落成是林州真正开始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标志。2013年8月,红旗渠干部学院正式落成,高级别官员开始走进林州。当年10月,中央党校厅局级干部进修班体验式教学开幕。次年5月,省部级体验教学第一次开班。2015年、2018年,多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先后视察红旗渠干部学院。随着红旗渠干部学院的建成,2017年后,林州先后投资成立了红旗渠精神营地、红旗渠廉政教育学院、文昌学院等新的红色教学、研学场所。“红旗渠精神”被进一步挖掘。

  对有条件的村全覆盖

  红旗渠廉政教育学院建成后,开设了一项为期9天的研学课程安排,学员们通过观看纪录片、参加讲座、参观红旗渠纪念馆等多种形式了解红旗渠,并在最后一天参观部分村庄的乡村振兴工作。庙荒村就是参观点之一,对于这个曾经的省级贫困村来说,红色旅游的价值不仅存在于乡村振兴阶段,更体现在脱贫攻坚阶段。此前多年,守着红旗渠的庙荒村并没有发展旅游业。郁林英介绍,直到2015年,安阳市扶贫办向村里派驻第一书记后,才定下了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方向。2017年10月,第一户村民开始进行房屋改造,2018年“五一”期间,民宿开业,当年年收入达到五万多元。同年6到8月,第二批17户也进行了改造。试水民宿后,庙荒村和红旗渠干部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成为挂牌的“研、学、游”基地,不定期接待研修团体,单个班参观可以获得300元收入。“今年特别多,昨天接了8个班,今天是7个。”2023年3月24日下午,郁林英在村里的一棵皂荚树下说起今年的新变化。红色旅游确实改变了贫困村民的收入状况。曾经的贫困户郝心英是第二批参与的村民之一,2014年,她的丈夫遭遇车祸成了植物人,当时,家里还有一个患有重病的婆婆和正在上学的女儿。“那时候真的是想死的心都有,后来是村干部来鼓励我,让我办农家乐,帮我办理无息贷款。”郝心英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通过将房子改成4间民宿房,每年家庭年收入有三四万,早已脱贫。据郁林英介绍,目前为止,庙荒村还未出现返贫情况,也未监测到相关风险,这与村里发展旅游业不无关系。2020年7月,庙荒村入选了文化和旅游部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2021年9月,还被评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林州市也意识到了红色旅游的潜力。王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现在,林州的目标是打造“河南民宿第一县”,这也意味着未来会对有条件的村做到全覆盖。(记者:蒋敏玉)


原文链接:https://nrra.gov.cn/2023/03/31/ARTIThOaFET0NvUPxErPsF7F23033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特产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特时代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全国特产行业信息化应用平台
特产调研网 tc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3596号-8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