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特产调研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正文

春风化雨润民心——南阳市创新开展“雨露计划+”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3-12-21来源: 国家乡村振兴局 作者:佚名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收入才能稳,人民群众生活才更有底气、更有干劲。实现就业,提升就业技能是关键。

  近年来,南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论述精神,坚持就业优先导向,立足“能就业、好就业、就好业”,将“雨露计划”实施与“人人持证、技能河南”等工作有机融合,发挥政策叠加效应,深入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实现职业技能培训与稳定就业增收“双轮驱动”,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不竭动力。2020年以来,累计完成培训17.4万人次,发放资金1.64亿元;职业教育补贴8.35万人次,发放补贴资金1.23亿元;雨露计划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36%。

  

  

  

  “5+2”联动,精准锁定意向群体

  为确保“雨露计划”服务对象精准、帮扶措施精准,南阳市创新实施“5+2”联动机制,由乡村振兴部门牵头,教育、人社、农业农村等重点行业部门及县市区政府之间高效对接,协同发力,严格落实每月一次自查、一次汇报、一次核查,每季度一次排序、一次通报,以及信息共享、精准帮扶“两项机制”,采取入户走访、电话提醒、短视频推介等方式,广泛深入宣传“雨露计划”的扶持对象、补助标准、扶持方式、申请流程,切实提高政策知晓度、“雨露播撒”覆盖面;重点摸排掌握初、高中毕业生入读职业院校意愿、“雨露计划”在读学生底数、“雨露计划”毕业生就业意愿等信息,实现数据共享;分门别类建立数据台账清单,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实现“一对一”动态监测帮扶。

  

  

  

  “院校+”行动,产教融合促进就业

  充分发挥南阳师范学院、南阳医专、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阳农业职业学院等大中专院校人才培育优势,开展“院校+”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围绕沿海地区企业用工需求和本地优势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开发打造一批就业创业培训优质课程,鼓励“雨露计划”毕业生考取职业等级证书,实现“毕业即持证”。探索实施“政府+高校+企业”模式,利用各方优势资源,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实现“产教融合”,打造高质量培训、就业平台。牧原、想念、鸿旺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合职业院校开展校企专业共建,在“校门”到“厂门”之间开辟绿色通道,“订单式”培养“雨露计划”扶持对象,实现“毕业即就业”。南阳医专在桐柏县设立的南阳艾产业学院桐柏分院,为当地培育中医药产业发展技能人才1368人。

  

  

  

  “服务+”促动,携手奋进共创未来

  为充分激发“雨露计划”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的热情,南阳市在“就业”服务上,采取“现场招聘+线上招聘+直播带岗”相结合的形式,面向“雨露计划”毕业生组织专场招聘会13场;动员业绩好、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降低技能、学历、年龄等门槛,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活动,帮助3534名脱贫和监测家庭应届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在“创业”服务上,制定出台“含金量高”的优惠政策,对选择自主创业、申请创业贷款的“雨露计划”毕业生,提高贷款额度,放宽贷款条件,简化办理流程;对贷款10万元以下的,免除担保要求,财政全额贴息,破解创业人员“担保难”问题。2022年全市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001笔9.98亿元,扶持自主创业5181人,带动就业15049人。在“党建”服务上,市、县两级在外商会组织自发成立“雨露计划”务工服务保障党小组和爱心服务小分队,即时帮助解决难心事、烦心事,仅去年一年,就为在外务工脱贫劳动力解决劳务纠纷、拖欠工资等问题79起,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及时收集掉岗失业人员信息,就近安置新的就业岗位,确保失岗不失业、旧岗换新岗。

  

  

  

  春风化雨润无声,点点滴滴总关情。“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为扩大乡村人才供给、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南阳,必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扎实推进“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不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全面振兴见实效,全面加快现代化副中心城市建设,高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出彩书写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原文链接:https://nrra.gov.cn/2023/05/30/ARTIkZrdMAcqze597ER2t7Qv23053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特产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特时代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全国特产行业信息化应用平台
特产调研网 tc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3596号-8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