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特产调研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正文

兴宾区大湾镇:三大文化“搭台” 共唱乡村振兴“大戏”

发布时间:2023-12-21来源: 国家乡村振兴局 作者:佚名

  近年来,来宾市兴宾区大湾镇坚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依托独特的红色资源、米粉品牌、湾商群体,聚力培育红色文化、米粉文化、湾商文化,为乡村振兴赋能、助力,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

  传承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文化旅游新品牌。大湾镇是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2021年,借建党百年之东风,大湾镇将红色文化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通过向上级争取资金5024万元,修复中共广西省工委机关交通总站(天马运输行)旧址,全力打造广西机要交通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桂中红色教育基地,得到自治区党委和市委领导的高度肯定。自2022年6月29日揭牌以来,天马运输行累计接待兴宾区内外160多个单位4000多名游客,成为革命教育“打卡”地。同时,挖掘赤土坳阻击战、大湾码头、历史街区、革命英雄纪念碑等革命遗迹遗址,串点成线,形成经典的红色教育路线。“红色大湾”成为大湾镇十分响亮的名片,成功探索出以红色教育基地推动文化振兴的路子。

  振兴米粉文化,激活特色产业新引擎。“大湾米粉”是享誉桂中的名优特产,有着两百多年的文化历史。2022年7月,大湾米粉(干粉)制作技艺列入来宾市第九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大湾镇通过“抱团发展”、庭院经济等方式,推动大湾米粉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通过整合八个行政村(社区)集体经济收益资金及上级财政资金250多万元,建设大湾米粉厂,以“公司化”模式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实现了每个行政村(社区)每年按照持股比例获得经营红利,每年带动就业100余人,为15户以上脱贫群众提供就业岗位,有效提升村集体经济项目带富致富能力,走出一条“抱团发展”的特色产业路。2022年,大湾米粉厂米粉销售额214.81万元,净利润38.02万元。另一方面,借助庭院经济利好政策,鼓励农户重拾大湾米粉传统制作技艺,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发展小作坊加工米粉,让农村“方寸闲地”变身“增收宝地”。目前全镇已有6家米粉加工小作坊,庭院经济成为群众增收新的增长点,如大湾镇庭院经济示范户蒋军户,他制作的米粉深受群众喜爱,经常供不应求,年净利润达15万元。

  弘扬“湾商”文化,注入乡村振兴新动能。大湾镇素有“小香港”“小柳州”的美誉,有两百多年的经商历史,“湾商”广泛分布在区内外、粤港澳等地。该镇通过“健全制度、成立组织、打造阵地”的方式,整合“湾商”资源,共促乡村振兴。一是建立联系“湾商”制度。全面梳理大湾籍商人资源,登记造册并建立镇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湾商”制度,让“湾商”有家乡人关心、惦记,使其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二是成立大湾总商会。引导在外经商的大湾籍成功人士和在湾经商的乡贤,于2021年12月成立大湾总商会。利用总商会,每年举办“万才返乡、共建小康”座谈会、招商推介会等活动,为“湾商”搭建交流沟通平台,吸引“湾商”回家乡投资创业。三是打造“湾商”创业园。整合镇域内集中连片未利用地,打造以“湾商”创业为主题的特色产业园区。产业园分为A、B两个片区,共1500多亩,园区建设规划已通过兴宾区人民政府审批,列入兴宾区十二大产业园区,成为“湾商”回乡创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两年来,园区先后引进双诚牧业2500头肉牛养殖、爱林森木业、大米烘干、泽建年产80万立方米混凝土等项目,并全部建成投产,提供就业岗位150多个,带动群众增收300万元以上。四是引导“湾商”反哺家乡。2022年,“湾商”资助全镇271名困难学生爱心物资14.85万元,捐助乡村振兴事业29.08万元,资助21户脱贫户发展生产,为229名脱贫户购买四癌或两癌保险。(余黄金、覃丽颖)


原文链接:https://nrra.gov.cn/2023/05/18/ARTIe03YpSjMgQUhHPl1XCaf23051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特产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特时代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全国特产行业信息化应用平台
特产调研网 tc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3596号-8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