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特产调研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特产信息 > 正文

天津生态帮扶“四转变” 助力甘肃打造“金银山”

发布时间:2023-12-21来源: 国家乡村振兴局 作者:佚名

  天津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东部先进的生态环保理念、技术、人才、企业等与东西部协作工作紧密结合,助力甘肃省树牢“绿水青山”意识,推进乡村生态振兴,走出了一条以生态帮扶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一、加强生态项目帮扶,转变东西协作理念。一是规划引领先行。2021年以来,天津市每年印发实施高质量推进东西部协作工作方案,统筹部署助力甘肃省高质量发展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印发实施《天津市·甘肃省“十四五”深化东西部协作规划》,明确在生态治理领域加强合作,支持绿色低碳农业发展,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共享清洁能源发展机遇。二是加大支持力度。投入资金7.9亿元,实施生态产业园区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打造和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900余个。组织291名科技特派员“进百企入千户”,引进67家生态环保、农业科技企业落户,推广农业发展、低碳环保新技术、新品种300项。在靖远县、泾川县、静宁县等脱贫县建设生态大棚6370个,在榆中县、华池县、古浪县等脱贫县建设生态林、经济林6万余亩,打造富坪村、富民新村、贾洼村等一大批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二、打造生态致富林,转变风沙黄土面貌。一是持续扩大生态林。在华池县、正宁县等环境基础薄弱的革命老区脱贫县实施万亩生态林建设项目,安排援助资金2159万元,栽植油松、沙棘、红枫、国槐等生态林9300余亩,有效减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带动发展蜂养殖、土鸡等林下经济,通过退耕还林补助、动员脱贫人口栽培苗林、设立生态护林员等方式带动就业,为县级、村级和农户带来经济收入上亿元。二是探索发展经济林。动员社会力量捐赠山楂、红叶李、海棠、金枝槐、牡丹和芍药等经济苗木7.8万株,组织科技特派员、土专家、技术人员等在古浪县推广“大苗移栽、带土移栽、客土栽植”等技术,绿化美化农村小游园、小庭院,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庭院经济,有效提升沙漠产业的附加值和观赏性。

  三、发展生态高效农业,转变农民耕种方式。一是创新发展模式。动员青青生态生物科技、泽明环保科技等环保企业入驻景泰县,推广“种养业—有机肥—种植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支持建设有机水溶肥料生产线、生物菌肥生产线等设施,帮助实现年产有机肥、水溶肥等4.2万吨,受益农户达2.5万余户。二是带动产业发展。在泾川县打造泾汭河川万亩设施蔬菜产业园,建成青刀豆、朝天椒、甘兰等绿色标准化蔬菜基地5200余亩,培育“泾丰”“回中”等有机蔬菜品牌,提升当地农业增值空间和价值品质。

  四、推进乡村生态振兴,转变农村脏乱环境。一是完善治理机制。积极复制推广乡村治理经验,引入“两委”干部包组、公益岗位包路、群众包庄前屋后的“三包”工作机制,有效解决门前三堆、残垣断壁、破旧庭院等问题。二是集中开展行动。在永登县、泾川县示范开展“五清四治三提升”行动,初步实现“绿树环绕、鲜花盛开、瓜果飘香、风景如画”的庭院和村庄环境整治提升目标。三是开展试点示范。在碌曲县、榆中县示范开展垃圾分类、循环利用试点,动员村民们将垃圾干湿分离、垃圾做肥还田,有效解决厨余垃圾等乱丢乱弃的陋习,把处理物转化为青储饲料和有机肥,持续完善乡村环境治理,助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原文链接:https://nrra.gov.cn/2023/09/15/ARTIf5dWhbHu6GVXISzrp46U23091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特产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特时代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全国特产行业信息化应用平台
特产调研网 tc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3596号-8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