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特产调研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正文

东至试种2米高“巨型稻”

发布时间:2022-05-20来源: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袁老的‘禾下乘凉梦’,我们这里也要实现了。”“好期待,这2米高的水稻长啥样?”5月9日,位于东至县昭潭镇的“巨型稻”种植基地内一派忙碌景象。水田间,工人们忙着搬运秧苗,旋耕机、机械插秧机来回穿梭。

  “基地试种‘巨型稻’245亩,9月底就可以收割。合作公司会以高于市场价格回收,而且秸秆回收每亩还可以增收200元。”基地负责人叶中亮告诉记者。

  试种的“巨型稻”是由袁隆平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夏新界研究员团队共同研发的杂交水稻品种,具有高产、抗倒伏、抗病虫害、抗旱耐涝等特点。其株高茎粗叶茂,穗长粒多,亩产800公斤至1100公斤,高于普通水稻200公斤以上。

  今年初,在东至县农业农村局的帮助下,昭潭镇引进“巨型稻”品种,并与四川红珊瑚企业管理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其提供技术指导、田间管理、机械收割、稻谷回收等全程服务。

  “统一使用生物肥、生物药进行有机种植,不仅产量高、米质优,还可以发展禾下经济,进行鱼、虾、鳅、鳝、鳖、龟等综合种养,经济效益比普通水稻高出好几倍。”昭潭镇农技站站长黄国梁说,“一田多收”还有利于实现高效、优质、生态环保可持续循环发展的农业产业链。

  “我试验混养了1亩中华鲍螺,它养殖成本低,不需要投喂饲料,田间微生物就是它的‘美食’。鲍螺每年繁殖4次至6次,再加上‘巨型稻’,亩产效益能超6000元。”谈起自己的产业,叶中亮信心十足。

  今年以来,东至县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计划为引领,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由传统生产向现代农业方式转变。

  该县推广高效工厂化育秧技术模式,建设规模以上水稻育秧中心3个、水稻育秧工厂15座;组织100余名科技特派员和专业农技人员,开设水稻机插秧技术培训“田间课堂”;创新实行代育代插托管服务;实施水稻工厂化育秧奖补及农机购置补贴奖励等办法。

  (通讯员 丁满莲 记者 徐建 阮孟玥)

  打印本页


原文链接:http://nync.ah.gov.cn/snzx/sxxx/5626187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特产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特时代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全国特产行业信息化应用平台
特产调研网 tc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3596号-8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