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旬阳致富“羊倌”陈先双
发布时间:2022-05-07来源: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门户网站 作者:佚名
春日,记者走进安康市旬阳市神河镇丰家岭村,道路两边红叶石楠树整齐排列,红色的树叶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醒目,田野里一片碧绿,充满生机……
在位于丰家岭村的先锋生态农业示范园内,园区负责人陈先双正在查看山羊生长情况。作为旬阳市最早的一批“归雁”,如今陈先双返乡创业的梦想已成为现实。
20世纪80年代,因生活所迫,陈先双选择到河南打工,经过多年打拼,事业小有成就。2013年春节回乡,陈先双看着村里的土坯房、撂荒地,内心五味杂陈。认真思考后,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返乡发展养殖产业,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
说干就干。2013年5月,陈先双出资60万元在村上建了一条长5.5公里的产业路,农用车直接就能开到田间地头。这条产业路,结束了当地农业生产依靠群众肩挑背扛的历史,直接受益群众达300余人。
有了产业路,陈先双开始发展养羊产业。2013年10月,他流转土地28亩,建了一个标准化养羊基地。起初,由于不懂养殖技术,在品种选择、防病抗疫、饲养管护等方面出现挫折,陈先双损失了10万余元,但这并没有浇灭他当“羊倌”的决心。
经过努力学习养殖技术,陈先双引进了山东布尔山羊和陕南白山羊,进行杂交育种。经过多次尝试,陈先双终于培育出抗病性好、繁育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的杂交种羊,并在全市范围推广养殖。为了将养羊产业发展壮大,陈先双将秸秆变废为宝,作为喂羊饲料,此举既有效防止焚烧秸秆污染环境,又降低饲料成本。同时,羊粪还可以制成有机肥料,用于绿色种植产业发展。
2016年3月,头脑灵活的陈先双又在旬阳首创“送羔还羊”的扶贫模式,累计带动53户162人参与养羊产业,户年均增收3000余元,真正做到让群众零成本发展产业,致富增收。
如今,陈先双的养羊基地已成为“聚宝盆”,年出栏种羊150余只,年收入80余万元。基地的“投喂体验”还吸引来城里人参与体验,成了“网红农场”打卡地。
旬阳市有种植烤烟的历史,当地政府鼓励农户发展烤烟产业增收致富,这让陈先双又萌生了新的发展思路。2019年至今,陈先双流转土地200亩种植烤烟,年收入80余万元。通过在园区种植烤烟,5名当地群众在园区长期务工,人均年增收2.6万元,50余人在园区临时务工,人均年增收3000元。
“政府为我们搭建发展平台,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发展,我也要积极回馈社会,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陈先双说。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sxdt1142/20220507/979348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安康:旬阳书写美丽乡村的“诗”和“远方”
下一篇: 渭南:澄城县有力加强苹果蠹蛾阻截防控工作
最新发布
- 江苏率先发布!补短板高端智能拖拉机这样“补”!2025-09-17
- [奋进的中国 我们的“十四五”]卫星视角:黑龙江农业何以为“大”2025-09-17
- [奋进的中国 我们的“十四五”]黑龙江 “大国粮仓”端稳“中国饭碗”2025-09-17
- 黑龙江各地水稻陆续开镰收获 奏响丰收序曲2025-09-17
- 农林大厦办公室门及门锁批量采购项目成交通知书2025-09-17
- 守护“粮袋子” 鼓起“钱袋子”2025-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