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特产调研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正文

高州:370亩撂荒地种上了水稻

发布时间:2022-05-07来源: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网站 作者:佚名

  乘着全域全面乡村振兴的东风,党员干部、帮扶工作队、村民群众心连心、手牵手,高州千村蝶变、百业崛起。在高州乡村里,多的是奋斗的故事。

  从即日起,《南方日报·高州视窗》将推出“我与乡村共成长”系列报道,关注那些在全域全面乡村振兴中蝶变的小村庄和奋斗的人们,讲述乡村故事,倾听田间声音。敬请关注。

  “这款植保无人机,最擅长的就是在山地上作业。它能很好地适应高低落差大的地形,精准把肥料撒下去,我给你演示一遍如何操作……”在高州市宝光街道程村农业托管服务示范基地,几个人捣鼓着一辆科技感满满的植保无人机。这个机器将应用在基地的水稻管护中,还将惠及村中的小农户,为水稻生产加把劲儿。

  程村位于高州市宝光街道,村中撂荒了十多年的370亩旱地,如今已经齐刷刷种上了水稻。在专业团队的打理下,再加上农业机械化的应用,水稻绿油油的,迎着骄阳微风,长势喜人,村民们每每路过都要驻足观看感慨一番。也是这个370亩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基地,让程村从名不见经传的城郊小村庄,成为了高州首个探索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稻稻菜”模式的试点村。

  

  这一切都要从去年说起。

  把生产交给专业团队

  撂荒地活了起来

  “书记,不是我懒不想下田,地里没水到我怎么复耕复种嘛!”“别说水稻了,种点瓜果蔬菜什么都还不够老鼠偷的!”“杂草杂木都比我人还高了,没路又没水怎么搞!”……2021年底,为了响应市、街道对于撂荒地春季复耕复种的响应,程村村党总支部书记程朝友带领干部们到村中召开板凳会议,希望说服村民对撂荒地开展春耕备耕工作,但进展十分不顺。

  3月底就要开始春种,还要预留时间对撂荒地进行土地整治,时间已经不多了,程朝友内心十分着急。“撂荒地复耕复种关乎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绝不能拖后腿!”程朝友迅速整理思路,“要把这370亩地盘活起来,一得有地,二得有人,三得有钱。一边找人,一边搞钱去!”于是,程朝友带领着“两委”干部,开始想方设法解决人和钱两大问题。

  此时,曾在村中牵头成立合作社,经营水果、沙姜等种植的退役兵哥哥刘冬阳回村探亲引起了程朝友的注意。“要的人来了!”程朝友三番五次上门,最终说服了刘冬阳以高州市优特种植专业合作社作为经营主体,承担起370亩撂荒地复耕的重任。

  “我愿意投资,但是我没有种植技术呀!”吃过技术亏的刘冬阳认为,种植技术就是农业的生命力,也是农民钱袋子能否鼓起来的关键。

  这时,宝光街道办出台《高州市宝光街道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实施方案》,程朝友和刘冬阳仔细研读后,找到了突破口: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只要把生产交给专业的团队,那就妥了。

  莫负春光莫等闲。为了预留充足的时间备战春耕,程朝友带着村“两委”干部开始马不停蹄地忙活起来。一方面,召集村中党员干部、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成立小分队,不厌其烦召开板凳会,进村入户,拿出软磨硬泡的功夫,动员群众解放思想,把各自零星、细碎的土地集中起来。另一方面积极向外对接,多方奔走联系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团队。

  撂荒的370亩地,涉及村中186户、781人。在干部们日夜奋战下,同意书上的签名越来越多。而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团队也有了眉目,经过多方引荐,程朝友与有着多年行业经验的广东行云农服团队达成合作意向,并火速展开土地情况调研、勘察工作。

  

  首创“稻稻菜”模式

  农户钱袋子鼓起来

  “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土地高低落差大,二是丢荒时间太长,土质荒岭化。要重新打通灌溉条件和土质整改,难度很大,成本比较高。”在实地调研后,广东行云农服团队负责人陈君明把现实问题一一摆出。

  “难度大,我们可以克服!我们号召群众投工投劳,尽量降低成本。总之一定有办法,一定不能放弃!”陈君明和刘冬阳被程朝友和村“两委”班子的执着打动。于是,这个由“村‘两委’+合作社+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组成的攻坚团队便开始分工协作。

  村“两委”继续动员村民参与,合作社筹集资金,农服团队开始对地块进行测量,并制定土地整治、2022年度生产计划。

  “结合程村的实际我们认为,传统种植两造水稻的托管模式对于农户增收、合作社增效没办法起到实际作用。经过充分的调研,我们建议在两造水稻后,接着再种一造冬种菜,保证农民增收以及经营主体的利益。”陈君明说出他的想法。

  高州是广东最大的北运菜生产基地,有着这个强大的产业支撑,大家信心倍增。

  于是经过反复论证推演,程村确定建立“农户+村集体+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经营模式,“合作经营+保底收益+增产分红”的稳固利益联结机制,整村推进土地全程托管,实现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在托管服务中,合作社承诺每年水稻保底收益500元/亩给农户。并以水稻每造收益1050元/亩为分红基准线,超出部分由村集体、农户、合作社按照约定比例分配。同时,在完成早造和晚造粮食生产后,积极发展冬种经营,村民、村集体均可自愿入股,最终收益按比例分配。

  “冬种效益高,原本就加入托管的土地可以自由选择是否继续入股冬种,有闲钱的还可以资金入股。村民有保底收入,不仅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还能领到增益分红,收益是实打实的!”程朝友兴奋地介绍。

  这个最大程度规避风险、提质增效的方案,获得了村民的普遍支持,大家干劲更足了。主动参与基地土地整治,开荒地、疏水利,大刀阔斧干了起来。

  短短的一个来月,整村完成农田小块并大块整治58块,清理废旧菜园7个,修复水渠(坑)2000多米,修复机耕路800多米。程村土地托管服务面积370亩,其中撂荒地复耕150亩,辐射带动整个行政村托管服务面积1735亩。全村186户781人参与了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

  

  3月底,趁着春光正好基地开耕了。播秧机在水田里穿梭,驶过的地方留下一行行整齐的秧苗,又快又精准……村民纷纷赶来见证这片撂荒了十多年的土地重现生机。“机械作业就是快啊!几个小时就完工了。换作以前,我们全家不得干上七八天!”村民程德钦感叹。

  为鼓励村民积极性,村中还实行“积分制”。参与集体无偿劳动的,记服务工时,每逢重大节日都进行奖励表彰。一个有力量的村级党组织、一支有干劲的党员干部队伍、一条好的政策指引,不仅让撂荒地复耕,还改变了程村水稻的耕作模式,从传统走向机械化、集约化,也改变了村民的精神面貌。

  ■乡村故事会

  “阿懒”变勤快了

  在程村有位村民叫阿懒,因早期在外地承包小工程,攒了一点钱。这两年由于疫情影响,生意不顺,他一直耗在家里,活也不干,游手好闲吃老本,村里人都笑着叫他“阿懒”。

  可最近阿懒却变得十分勤快,常常起早贪黑,成了村中的劳动积极分子。原来,因为程村建起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示范基地,阿懒因为有着多年在工地当小工头的经验,被程朝友相中,聘为托管员,负责田间管理,组织人员开展一些没办法用机械化完成的临时、零散的农活。

  “明天组织20人,清理水渠、抽水以及补秧。”每当工作群里下发第二天的任务单,阿懒都十分兴奋,俨然一个“小领导”,马上开始联系村民组织力量。第二天一早便集中开始干活。阿懒作为小队长,脏活累活总是带头干、抢着干,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就连走路都抬头挺胸,风风火火,意气风发。大家都说他像换了个人,纷纷对他竖起大拇指,再也不叫他阿懒了。

  “我要多积累工时,年底要评优秀!”程文清自豪地说。

  


原文链接:http://dara.gd.gov.cn/snnyxxlb/content/post_392158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特产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特时代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全国特产行业信息化应用平台
特产调研网 tc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3596号-8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