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思茅区科学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发布时间:2022-05-07来源: 农业农村部网站 作者:佚名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国家巩固农田水利建设和确保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思茅区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方针,科学有序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新建、改造、扩建等方式,对项目区实施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等工程,推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生产。
走进思茅区倚象镇蚌弄村曼中田村民小组,放眼望去,一行行荷兰豆长势良好。在田间劳作的村民纳金雅说,以前村里的大部分土地分散,农户各顾各的,收成并不好,大家种地的积极性也不高。近年来,政府有序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户种粮意愿越来越高,粮食生产有了保障。眼前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田画卷,正是全区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倚象镇蚌弄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于2021年2月实施,涉及4970亩土地,投入资金743.23万元。项目建成后,不仅使农民进出农田“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还切实解决了群众浇地难、浇地贵等问题。同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科学管理等措施,有效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切实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有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眼下正是春耕生产的黄金时期,在倚象镇石膏箐小咪田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现场,挖掘机轰鸣,工人们正抢抓工期,紧锣密鼓赶施工进度。据介绍,石膏箐小咪田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3700亩,总投资555万元,项目于2021年11月开工,涉及土地平整、耕地质量提升、灌溉与排水工程。
从“零散”到“聚合”,从优势区域布局,到经营模式创新,思茅区摒弃过去粗放、传统、零散的管理模式,采用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的经营模式,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紧密结合,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的适宜性和机械化率,使中低产田变为高产稳产田。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新增粮食51.1万公斤,增收131.85万元,在实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和农民增收目标的同时,也为思茅区壮大农业经济、助推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自2019年以来,思茅区实施高标准农田4.36万亩,总投资6014万元,主要在倚象镇、龙潭乡、云仙乡、六顺镇实施。
原文链接:http://www.moa.gov.cn/xw/qg/202205/t20220507_6398561.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云南南涧:以农机农艺融合促乡村振兴
下一篇: 黑龙江省出台林下经济发展规划
最新发布
- 广安市邻水县被授予“中国油橄榄之乡”2025-02-28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5期2025-01-06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4期2025-01-06
- 辞旧迎新促团结 滆有智慧同奋进2025-01-06
- 自治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省级)指导目录(2024年版)2025-01-06
- 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综合执法监督局执法人员名录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