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唤醒“沉睡”耕地资源 撂荒地变“良田”
发布时间:2022-03-31来源: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佚名
耕地是农业发展之源、农民安身立命之本,是保障粮食安全的生命线。为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涪陵区统筹利用撂荒地,唤醒沉睡的耕地资源,把撂荒地变为“良田”,确保应种尽种。撂荒地迎来新生、种植大户迎来发展新机遇。复耕复种热潮在涪陵不断上演。
3月29日,在新妙镇平政村三组,一块块耕地井然有序,放眼望去都是良田。“5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草比人高。”种植大户张小锋指着这一大片耕地说到。
新妙镇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便捷,许多农民都选择进城务工,劳务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主要抓手。平政村的村民也不例外,年轻农民走出村庄,学技术、变身份。新的职业,让进城农民无暇顾及乡下承包的责任田,不少耕地因多年不耕,已成为撂荒地。
百胜镇的农业种植大户张小锋是经过多方考察,发现平政村的土地很适合种植粮食农作物。在镇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去年10月张小锋在平政村三组流转了200亩撂荒地,通过平整土地后种植晚熟玉米等粮食农作物,将“沉睡”的土地唤醒。
“这200亩撂荒地已经全部平整了,这两天正在种植晚熟玉米。”看着眼前的变化,张小锋脸上挂满了笑容。张小锋流转的200亩撂荒地如今是一派繁忙的劳作景象,这只是涪陵区全面铺开撂荒地复耕复种的一个缩影。
在涪陵,几乎所有乡镇都存在耕地撂荒现象,撂荒地已成为当地政府的一块“心病”。近年来,涪陵区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结合粮食安全考核工作,把解决耕地撂荒问题作为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措施,严格落实“区、乡、村、社”四级责任,因地制宜采取业主承包、种植大户流转、代耕代种、耕地宜机化整治、鼓励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等一系列措施,在有效遏制耕地撂荒的同时,对已撂荒耕地进行分类盘活利用。
张小锋表示,他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在平政村流转撂荒地1000亩,发展粮食农作物,真正将撂荒地利用起来,发挥其经济效益,同时也让更多附近村民就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下一步,涪陵将继续加大对全区撂荒地的全面排查,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为调查范围,对辖区内撂荒一年以上的耕地情况开展全面排查,以村(社区)为单位建立工作台账,标识每一块撂荒耕地的承包户、位置、面积、类型等信息,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块。涪陵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开展全面排查的同时,还将进行整治利用,做到边排查边整治边利用,做到一户一策、一地一策。”负责人介绍。(夏林)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qxlb/202203/t20220331_1057415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发布
- 江苏省现代农业装备科技示范中心现代农业机械装备展(演)示中心修缮工程成...2025-10-27
- 第七届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在陕西杨凌举办2025-10-27
- 龙江高粱品种新疆复播喜获高产“冬小麦—早熟高粱”新型种植模式明年将重点...2025-10-27
- 习近平将赴韩国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韩国进行国...2025-10-27
- 一块农田记下两笔丰收账2025-10-27
- 金融赋能 肉牛产业“牛”起来2025-1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