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特产调研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贾汪区“科技壮苗行动”在田间

发布时间:2022-02-26来源: 徐州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当前 “雨水”节气已过,贾汪区小麦已逐步进入返青期,针对当前全区小麦苗情特点,贾汪区农业农村局以“稳穗、争粒、增重”春季管理要点为主攻目标,因地、因苗制宜加强分类指导,重点抓好春季田管措施落实,夯实夏粮丰收基础。

  

  一是清沟理墒,降渍防旱。“雨水”节气过后,贾汪区天气变化无常,既可能遇连阴雨又可能遭遇干旱,影响根系对养分、水分的吸收。一方面要及时做好清沟理墒、疏通沟系,保证田内外沟系排水通畅,做到雨止田干;另一方面,西部高亢局部地区显露旱象时要结合施肥及时灌春水,缓解旱情。

  二是促弱控旺,壮苗稳长。一般情况下,一、二类苗不宜施用返青肥。贾汪区对迟播弱小、群体偏少、预期穗数可能不足,或者前期施肥不足、有脱力落黄现象的麦田,宜立即追施接力(返青)肥,可亩追施10~15公斤三元高效复合肥(N、P2O5、K2O各15%)或配方肥。对秸秆还田量大、苗情过弱的宜每亩再加施5公斤尿素,尽早促弱转壮,争穗争粒。对于叶龄偏大、群体偏多、有提早拔节趋势的田块,不宜施用返青肥,且要在拔节前进行适度镇压或适当化控,控旺促壮防倒。

  三是适时化除,防止出现冻药害。贾汪区对前期化除效果差,目前草害达标田块,要根据草相特点在拔节之前及时选准药剂、用好药量进行化学除草,控制杂草危害。早春茎叶处理,宜在2月中下旬至3月上中旬,小麦拔节前(拔节后化除不安全,易导致药害)进行。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唑啉草酯·炔草酸、精恶唑禾草灵等药剂进行防除;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氯氟吡氧乙酸、2甲4氯等药剂进行防除。禁止选用长残留除草剂,以免造成后茬作物药害。要密切关注天气趋势,注意避开低温寒流,掌握在施药前3~5天后5~7天日均气温不能低于5~8℃,防止出现冻药害。

  四是精准测报,绿色防控。分蘖末期至拔节初期及时查报小麦纹枯病并适时防治,在小麦拔节初期,纹枯病菌侵茎前,田间病株率达15~20%时,用250g/L丙环唑乳油(秀特)30~40毫升/亩,或己唑醇、戊唑醇等,兑水30公斤/亩防治,若用井冈霉素药剂防治,须大剂量(5%井冈霉素水剂300~500克/亩)、大水量(75~100公斤/亩)泼浇或兑水粗喷雾,发病严重田块,隔7~10天再防治一次。拔节期小麦白粉病病株率达5%时,用氟环唑、三唑酮(粉锈宁)、烯唑醇、戊唑醇、己唑醇、丙环唑、腈菌唑,以及吡唑醚菌酯、醚菌酯、嘧菌酯等兑水防治;锈病病叶率5%~10%时,用丙环唑乳油(秀特)、三唑酮、烯唑醇、己唑醇等药剂防治,如病情重、持续时间长,隔10~15天再防治1次。

  

  五是因苗制宜,适时重施拔节孕穗肥。重施拔节孕穗肥是小麦高产高效的关键。拔节肥施用时间,贾汪区通常在3月中下旬,今年要提前到3月上中旬。具体时间还要根据苗情、墒情、返青肥用量等因素适当灵活把握,早拔节早施肥,肥水结合,提高肥效。对返青时群体过小、穗数可能不足的三类苗和脱力落黄严重麦田,提早施用拔节肥,以促进弱苗转壮,争取足穗。对群体茎蘖数适宜的一二类苗麦田,在叶色正常褪淡、植株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第二节间伸长1~2厘米、叶龄余数2.5左右时追施拔节肥,一般亩施用尿素5~8公斤和三元高效复合肥(N、P2O5、K2O各15%)或配方肥10~15公斤,培育壮秆大穗。对群体过大、叶色未正常褪淡的麦田,拔节肥应适当推迟施用,做到叶色不褪淡不施肥。高产田提倡施用孕穗肥,在剑叶(旗叶)露出一半时施用,有显著的增粒增重效果,一般亩追施尿素5~8公斤。对弱筋小麦,施氮要前移,以施用拔节肥为主,不宜追施孕穗肥。

  六是防御倒春寒冻害,及早补救。春季气候“孩儿脸”,常遇倒春寒天气。小麦拔节后尤其是拔长两节后,遇到气温0℃以下霜冻,主茎和大分蘖幼穗就会冻死冻伤。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低温寒流来临前对缺墒麦田及时灌水,可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层小气候,缓冲地表温度变幅,减轻冻害发生。在小麦冻害发生后2~3天要及时调查幼穗受冻程度,根据受冻程度迅速增施恢复肥。仅叶片冻害或主茎幼穗冻死率10%左右,不必施肥;茎蘖幼穗冻死率10%~30%的麦田应迅速亩施尿素5公斤左右,每增加10个百分点,亩增施2.5公斤尿素;主茎幼穗冻死率80~100%时,最多亩增施15公斤尿素,争取小分蘖和高节位分蘖成穗,才能减少产量损失、尽可能获得正常产量。要注意增施的恢复肥跟正常施用的拔节孕穗肥互不抵消。

  

  

  附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nyncj.xz.gov.cn/xwzx/001002/20220225/01a41c58-843f-4806-a1c8-e36979e1e98c.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特产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特时代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全国特产行业信息化应用平台
特产调研网 tc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3596号-8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