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需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
发布时间:2022-02-25来源: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更加突出了乡村建设的重要性,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省农科院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所长陈沫表示,关键要把握一个原则——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
结合多年在农村调研,陈沫认为,乡村建设的基本目标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就地过上更美好、富足的生活。有了这个出发点,在推进乡村建设过程中,大到村庄规划、小到农村改厕,应立足村庄实际、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农民期盼干的抓紧干,农民愿意干的带着干,农民不愿意干就先放一放、缓一缓。”
为农民而建,就要解决痛点。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是农民的迫切期待。陈沫说,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加强农村道路、供水、用电、网络、住房安全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像农村道路、仓储冷链和物流设施等对于既有利于生产又有利于生活的设施,应优先安排、加快建设。
“为农民而建,不是完全帮农民建。”陈沫说,农民是乡村生产生活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农村厕所改造、庭院环境卫生和绿化美化等要尽量交给农民自己干,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根据农村人口流动实际,一号文件还提出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由注重机构行政区域覆盖向注重常住人口服务覆盖转变,统筹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鼓励在有条件的村庄开展日间照料、老年食堂等服务。根据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随迁老人等不同群体实际,精准施策,进一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和农民获得感。
“数字乡村将帮助中西部实现弯道超车。”陈沫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对数字乡村建设进行部署,传感器、物联网、无人驾驶、智慧农场等数字技术在我省农业产业上应用还不是十分广泛。一号文件作出加大投入,发展智慧农业、提高农民数字素养、数字技术赋能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这将有力促进数字技术在我省乡村领域的应用场景,前景可待,未来可期。
附件:
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原文链接:http://nyncj.wuhan.gov.cn/xwzx_25/xxlb/202202/t20220224_192818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发布
- 广安市邻水县被授予“中国油橄榄之乡”2025-02-28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5期2025-01-06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4期2025-01-06
- 辞旧迎新促团结 滆有智慧同奋进2025-01-06
- 自治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省级)指导目录(2024年版)2025-01-06
- 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综合执法监督局执法人员名录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