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第一代女拖拉机手贡觉旺姆:“要担当作为,争当新时代好青年”
发布时间:2022-01-24来源: 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1941年,贡觉旺姆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父亲早年病故,只剩下妹妹和母亲,三个人相依为命,在旧西藏身心受到严重压抑与摧残。民主改革之后,西藏的妇女地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改变,大家纷纷走出门,学技术、干工作,享受到前所未有的社会地位和权益,撑起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半边天”。
西藏民主改革后,贡觉旺姆成了西藏第一批学习拖拉机技术以及农机技术的人员之一。“当时七一农场只有我一个女生,后来去了林周农场又来了几个,在林周农场多达几百名的学员中,只有包括我在内的四名女同志。”贡觉旺姆回忆道,“跟周围的男同志相比,当时心里还是有压力的,但是自己心想一定要超过他们。”
当时贡觉旺姆因为文化程度较低,对拖拉机里面很多零件的相关讲解很难理解。她就利用早起的时间,加强学习、观察和琢磨,之后每次考试她都得第一。通过不断的课上理论学习,课外实践练习,贡觉旺姆成功地啃下了拖拉机技术这块硬骨头,成为了优秀的女拖拉机手。
“刚开始一个人只能上一个小时拖拉机,后来我学习的比较好就开始带同事,一天能在拖拉机上面待七八个小时。”贡觉旺姆骄傲地说。从技术新兵到行业老手,贡觉旺姆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点钻研,征服了农业机械,用行动证明了自己,也代表了西藏新女性。
“我家里有一个母亲,还有一个妹妹,她们都很支持我学这个技术。当时一个月工资有30元,在那时可以满足家里的生活开支。”学习拖拉机技术,不仅改善了贡觉旺姆的家庭生活,还让她结识了相守一生的丈夫——刘贵斌,他们在西藏生活、工作、扎根,刚开始两人交流靠翻译,后来两人相互学习彼此的语言,适应彼此的生活习惯,成立了西藏第一代民族团结家庭。
1961年,在林周学习拖拉机技术成熟后,夫妻俩又响应组织号召,参加拖拉机技术专项培养组,前往阿里地区教授拖拉机技术,支援阿里经济建设。贡觉旺姆说:“当时日土县农场需要人,组织上征求意见,我就说组织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到哪里去。”
初到阿里日土县农场,没有房没有车,贡觉旺姆夫妻俩只能住在狭窄的帐篷里,枕冷衾寒,是信念支撑着他们。就这样,他们在阿里一待就是22年。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夫妻俩以日土县农场为基地,教授拖拉机技术,培养了来自各民族的300多个徒弟,大家在这里交往交流交融,不是亲人,却胜似一家。
“要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团结、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要担当作为,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争当新时代好青年。”贡觉旺姆在采访最后语重心长地说。
多年来,经过全国人民大力支援和西藏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一代又一代青年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用青春和热血书写壮丽篇章,以实际行动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记者:朱睿智 旦增罗珍)
原文链接:http://nynct.xizang.gov.cn/xwzx/xzxw/202201/t20220124_28124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林芝镇产业开路 乡村发展进入“快车道”
最新发布
- 广安市邻水县被授予“中国油橄榄之乡”2025-02-28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5期2025-01-06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4期2025-01-06
- 辞旧迎新促团结 滆有智慧同奋进2025-01-06
- 自治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省级)指导目录(2024年版)2025-01-06
- 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综合执法监督局执法人员名录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