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消除“地趴粮”实现节粮减损农民增收
发布时间:2022-01-13来源: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近日,记者从吉林省政府了解到,为深入推进粮食节约减损健康消费提升行动,以社会化服务为依托,以模式创新、资源统筹、技术指导、政策引导、宣传教育为手段,完善工作责任体系,健全监督考核机制,推动“地趴粮”问题根本解决,实现节粮减损、农民增收。
据了解,到2021年底,吉林省完成10个示范乡镇、100个示范村、1000个示范户创建工作;到2022年底,西部“地趴粮”问题突出的14个重点县(市、区)“地趴粮”减少70%,其他县(市、区)基本消除“地趴粮”;到2023年底,西部14个重点县(市、区)“地趴粮”再减少20%;到2024年底,全省基本消除“地趴粮”。
按照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从根本上解决“地趴粮”问题的部署要求,全省各地结合实际,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全力推进庭院立体储粮。二是拓展存储空间,建设乡村集中储粮点。结合乡村安全储粮示范建设,利用村集体建设用地、低效用地、荒地、闲置学校等,集中搭建立体储粮设施,配套小型传输机、铲车等整理设备,采取无偿使用或租用方式,变“分散储粮”为“集中储粮”,有效解决庭院无处存放、个人投入大、劳动力不足等问题。三是强化农企对接,推广“粮食银行”模式。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粮权不变、存取自由、便利农民,在确保风险可控前提下,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粮食加工、收储企业合作,大力开展订单种植和产销衔接,减少中间环节,实现由“存粮在家”到“存粮在库”。四是统筹现有资源,强化粮食产后服务功能。全面启动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主动为农民提供代清理、代烘干、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服务。充分利用闲置仓储资源,发挥现有粮食收储企业点多面广、仓储设施完好、机械设备齐全、人员专业等优势,积极参与粮食产后服务。五是坚持典型示范,带动乡村安全储粮。六是强化宣传引导,营造爱粮节粮浓厚氛围。
吉林省解决“地趴粮”的保障措施是强化组织领导,压实主体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加大资金支持。将解决“地趴粮”问题工作成效纳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考核内容,实行倒扣分,完不成任务的不能评为优秀等次。建立定期曝光机制,设立省、市、县媒体“曝光台”,对“地趴粮”整治工作滞后的地区公开曝光。完善通报约谈和责任追究制度,对组织不力、问题突出的市县进行通报约谈,对严重失职渎职造成粮食重大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201/t20220112_837570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长白县十二道沟镇建温室大棚 带领农民致富
下一篇: 汪清日产12万袋菌包厂开工生产
最新发布
- 广安市邻水县被授予“中国油橄榄之乡”2025-02-28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5期2025-01-06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4期2025-01-06
- 辞旧迎新促团结 滆有智慧同奋进2025-01-06
- 自治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省级)指导目录(2024年版)2025-01-06
- 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综合执法监督局执法人员名录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