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特产调研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正文

“秸”尽所能 变废为宝——汪清县罗子沟镇河南村秸秆资源化利用小记

发布时间:2022-01-06来源: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2021年入冬以来,在汪清县罗子沟镇河南村广袤的农田上,总能看见一个个奔走忙碌的秸秆打包队。粉碎、除尘、压块……在他们的有序操作下,一捆捆散落的玉米秸秆,很快就变成了易于运输的规整圆柱体。

  “打包好的秸秆我们主要有两部分用途,一个是按600元每吨直接销售,一个是运往秸秆深加工处理车间制成牲畜饲料,卖出更高价格。”河南村书记告诉记者。

  从农业“废弃物”,到创收“香饽饽”,河南村秸秆的“大逆袭”,主要源于这里引进了一系列秸秆深加工设备。

  “2021年,延吉海关驻村干部为我们争取了150万元资金,靠这笔钱,村里在购置了秸秆打包机器的同时,还引进了将秸秆加工成牛羊压缩饲料的生产线。”据介绍,现在这里的秸秆加工饲料的原料有效率可达70%以上,“余下的不足30%的部分,也可以通过加入发酵剂的方式,制成生物质有机肥”。

  延边地区,是远近闻名的黄牛养殖区,但随着气温变冷,依靠放牧为黄牛提供草料越发困难,于是经过处理的秸秆饲料就成了牲畜们漫长冬季的重要“口粮”。

  “过去,农作物收割之后,我们都有焚烧秸秆的习惯,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不说,还有相当多的安全隐患,现在资源化处理后,我们再也不用忍受那些滚滚浓烟,也再也不用为秸秆离田操心费力。”一村民开心地对记者说。

  据了解,入冬以来,河南村的秸秆加工项目已经累计处理秸秆600吨,生产饲料400余吨,整个罗子沟镇利用秸秆加工项目累计提供就业岗位30余人次。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201/t20220106_837136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特产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特时代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全国特产行业信息化应用平台
特产调研网 tc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3596号-8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