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特产调研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正文

北京门头沟:炭厂村发展模式如何由“黑”变“绿”?

发布时间:2022-01-06来源: 北京市农村农业局 作者:佚名

  京西妙峰山脚下的炭厂村,村民曾祖祖辈辈以烧炭为生,村名更是由此得来。这个曾经压着低收入帽子的小山村,转型发展休闲旅游,山区变景区,村民变股东,走上了绿色发展致富路。如今,炭厂村靠着乌金文化、红色文化、绿色文化的“三色文化”,实现了贫穷小山村的美丽蜕变,探索出美丽乡村建设的“炭厂模式”。

  北青报:炭厂村是如何探索出由“黑”变“绿”的绿色发展模式,走出这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乡村生态振兴之路?

  邢卫兵:2005年开始,门头沟500余座乡镇煤窑和非煤矿山逐步关停。为了村里的发展,我们四处取经、实地考察。2008年,去河南云台山景区参观回来,几个村干部都非常兴奋,那里的自然风貌,跟我们的山沟沟太像了。“绿色文化”就像是一把金钥匙,打开了我们的致富门。回到村里后,村干部们就钻进了荒沟,踏着齐膝深的野草发掘沟里的“宝贝”:山泉、冰瀑、奇花异草。那段时间,走家串户听取村民对家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成了我们每天的必修课,施工现场成了村里最大的“办公室”。2009年,“神泉峡景区”瓜熟蒂落。2010年5月,景区正式对外开放。2016年底,神泉峡冰瀑开放,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当年景区收入70万元。

  为了调动村民参与发展的积极性,我们探索走股份合作经营模式,成立了“神泉峡景区管理中心”,把景区归村集体运营,村民以资源入股,全村206户、379人,一人配5股,每股200元,年底按利润分红。2015年,全村实现整体脱贫致富。有了股份的村民觉得村里的事就是自己的事,都热心参与到铺石、修路、建桥,植树、栽花、种草等各项施工建设中。村里还出资为6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部分村民还在景区当上了售票员、生态管护员、护林员、保洁员。

  北青报:从资源型发展模式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型中有什么经验?

  邢卫兵:以卖炭为生的过去,那是属于我们的“乌金文化”。抗日战争时期,昌宛县佐公署在村里成立,侵略者在村里进行了13次烧杀掠抢,但村民一直顽强斗争,前后有11名同志壮烈牺牲,我们被誉为“烧不掉的炭厂村”,这是我们的“红色文化”。我们希望在新的时代,有属于我们的“绿色文化”。环境和青山绿水,就是我们唯一且最好的资源。我觉得最大的经验就是当时想着得先把这些仅有的、现存的资源保护起来,这样才能在以后利用起来。通过成功建设“神泉峡景区”,我们有了自己的主导产业。现在我们将炭厂村的红色纪念馆和村史馆都建在了景区里,让更多游客了解炭厂村的过去,展望它的未来。

  北青报:村里未来发展,还有哪些规划?

  邢卫兵:门头沟提出红色党建引领绿色产业发展,妙峰山镇打造全域文化旅游小镇。我们也提出了“五个一”工程:打造一个精品旅游村,在现有5平方公里的旅游资源的建设基础上,建设全域旅游景区;打造一座精品民宿,结合“小院+”,推出田园综合体;打造一桌精品农家宴,推出“泉饼宴”;培养一支科技人才队伍;讲好炭厂村一个红色故事。


原文链接:http://nyncj.beijing.gov.cn/nyj/snxx/gqxx/11195893/inde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特产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特时代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全国特产行业信息化应用平台
特产调研网 tc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3596号-8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