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仍需持续发力
发布时间:2021-12-27来源: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十四五”期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入提质升级、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如何因地制宜,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近日,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的乡村发展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论坛上,来自政府、高校、企业等部门的代表汇聚一堂,分享国内外在技术创新、法律法规体系、社区治理等方面的典型做法,探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思路举措。
“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仍需持续发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指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建设行动的核心内容。“十四五”时期,既要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也要分区分类强化任务推进,加快形成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魏后凯强调,要把农村污水治理作为重中之重。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用好大自然给我们的生态本底、生态空间、生态容量,还要用好工业文明集中、集约、有效、高效的处置技术,推进小型化、分布式、生态型、低成本、易维护的技术。”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副司长牛璋彬在谈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时指出,“要城乡统筹融合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项工作,用好县城、中心镇和行政村相互之间的协调关系。”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研究员提出“农业清洁流域建设”的概念,认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应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统筹推进,从“单项防控”,转向在流域层面统筹整治、整体推进。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其核心是实现厕所粪污、生活垃圾和污水等农村有机废弃物的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搭建农村生产生活一体化模式,构建良好的复合生态系统。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耿兵介绍了目前相对成熟、有较好应用前景的技术:微生物异位发酵床处理技术、生态型发酵床旱厕技术、无供排水循环水冲厕所技术;农村生活垃圾就地焚烧技术和农村餐厨垃圾快速处理技术;土壤净化床集中处理技术和“一体化设备处理+水上菜园”技术。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研究员郑向群提出三套总体提升方案:生态庭院方案、生态村庄方案和区域性农业农村生态循环模式。
“十四五”时期,在政策倾斜扶持、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还要注重破解当前部分地方政府大包大揽、农户自主参与性低的局面,多渠道拓展资金来源,建立健全长效运行的共建共担机制。采用PPP模式,可有效缓解政府短期内大规模投资公共服务类项目的压力,同时引入专业化经营公司解决建设和运营问题。
附件:
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原文链接:http://nyncj.wuhan.gov.cn/xwzx_25/xxlb/202112/t20211227_188188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发布
- 广安市邻水县被授予“中国油橄榄之乡”2025-02-28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5期2025-01-06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4期2025-01-06
- 辞旧迎新促团结 滆有智慧同奋进2025-01-06
- 自治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省级)指导目录(2024年版)2025-01-06
- 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综合执法监督局执法人员名录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