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特产调研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正文

打破外来品种垄断 保障“肉盘子”供给

发布时间:2021-12-27来源: 漯河农业信息网 作者:佚名

  “地方猪种是一座天然基因库,我们的目的就是充分利用种质资源,通过技术手段,发挥北方区地方猪身上的优良性状,同时吸收外来猪身上的优良基因,培育出‘高产、优产’新品种,实现质与量的统一。”

  打破外来品种对市场的垄断,河南省将在地方猪新品种培育上发力!从河南省农科院获悉,由该院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省联动项目“北方区地方猪新品种(配套系)培育及良繁”近日获得科技部批准。该项目将分子育种和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瞄准种质资源创新利用,预计在5年内成功培育地方猪新品种1—2个,并通过国家审定。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生猪存栏、出栏和猪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其中,河南又是养猪大省。据专家介绍,北方区地方猪种质资源丰富,有淮南猪、确山黑猪、南阳黑猪等,具有环境适应性强、耐粗饲料、抗病性强、肉质好、风味独特、口感佳等特点。

  然而,与外来猪相比,地方猪的生长速度慢、饲料利用率低、综合经济性差。比如,外来猪需2.5—2.8斤饲料长1斤肉,地方黑猪则需要3—3.5斤饲料才能长1斤肉,而在市场上,地方黑猪肉没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导致地方猪市场占有率不高。

  在民族种业振兴的大背景下,国家针对地方猪新品种的培育显得尤为迫切。“地方猪种是一座天然基因库,我们的目的就是充分利用种质资源,通过技术手段,发挥北方区地方猪身上的优良性状,同时吸收外来猪身上的优良基因,培育出‘高产、优产’新品种,实现质与量的统一。”该项目主持人、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养猪研究室主任邢宝松说。

  据了解,该项目围绕保障“肉盘子”产品稳定供给,涉及地方猪育种技术创新、新品种(配套系)培育、良繁新技术研发等地方猪品种产业化全流程关键环节的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解决地方猪多元化种源供给安全、常规选育效率低、繁育体系不完善等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瓶颈。

  “北方区地方猪新品种(配套系)培育及良繁”项目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畜禽新品种培育与现代牧场科技创新”的专项之一,由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主持、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省内外10家单位参加,共获批中央财政经费5000万元,项目实施期5年。

  育种路漫漫,道阻且艰。“在非洲猪瘟常态化的情况下,新品种的培育有一定的压力。”邢宝松表示,在育种的基础上,要通过资源备份、营养调控、生物安全体系构建、抗病抗逆育种等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防止重大疫情对猪群的影响。

  


原文链接:http://ra.luohe.gov.cn/Show.aspx?ID=9186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特产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特时代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全国特产行业信息化应用平台
特产调研网 tc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3596号-8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