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特产调研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正文

农田高标准 增收底气足

发布时间:2021-12-21来源: 酒泉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肃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气候干燥,现有耕地107万亩,非常适合小麦、玉米、蔬菜、瓜果及饲草等优质农作物种植。近年来,肃州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的重要抓手,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8.86万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65%,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21年,投资3.5亿元,开工建设高标准农田20万亩,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强化顶层设计、绘好“一张图”

  一是统筹谋划,上下联动推进。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副组长,发改、财政、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水务等相关部门及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为加快项目建设,专门成立了“一组、一班、一队”,即专项工作推进组、乡镇工作专班和施工企业后备队,制定挂图作战清单,构建了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专项组协调推进、镇村具体落实的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工作重点、目标要求,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推进。

  二是因地制宜,科学编制规划。坚持“规划先行,高位推进”的原则,从全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整体要求出发,科学合理的编制了《肃州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及年度实施计划和初步设计方案,选择群众参与积极性高,镇村班子力量强、群众基础好、产业特色鲜明且具有一定规模,社会事业具有一定基础,有明显发展优势和潜力的项目村组,作为项目优先实施区域。大力整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资金、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玉米制种大县奖补资金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到农民群众最关心、最容易见到实效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对确定实施项目的乡(镇)、村,按照集中建设项目、集中建设地点、集中资金投放“三集中”的原则,采取统一审定项目、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项目招标、统一管理资金、统一验收项目“五统一”的办法,形成了“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机制。

  三是健全制度,严把项目质量。坚持把健全制度机制作为保障项目建设的有力抓手,制定出台了《肃州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肃州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护办法》等10余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分工明确、全面覆盖的项目管理体系。对项目资金加强监管,对所有项目全面推行了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投标制、项目公示制、资金报账制、项目竣工验收制、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和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制等十项管理制度,保证资金用到实处、用出实效。同时,加强督查检查,严格实行周报告、旬调度、月通报工作制度,定期调度研判,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对月通报进度靠后、施工计划执行不力的单位和相关人员进行约谈,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高质量完成。

  二、抓好资源整合,下好“一盘棋”

  一是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保障粮食安全相融合。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区布局建设高标准农田,按照单个项目区连片规模不低于3000亩,地块面积不小于10亩的标准,科学设计土地平整、田间道路、水肥一体化、农田防护林等建设内容,整体推进、连片实施,在“十四五”期间建设高标准农田75万亩,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粮食生产功能区和10万亩粤港澳“菜篮子”生产供应、8万亩色素辣椒种植、15万亩杂交玉米制种、12万亩蔬菜花卉良种繁育、8万亩特色林果等特色基地建设目标紧密结合。通过实施土地平整、撂荒耕地复垦、中低产田改造,推广机械深松、测土配方、增施有机肥、绿色防控等科技措施,最大限度挖掘新增耕地资源潜力,提升耕地质量,有效保障了粮食供给安全,带动全区粮食种植面积达到42.6万亩,产量达到23.2万吨。

  二是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集约化相融合。通过建设集中连片、平整肥沃、设施配套、道路畅通、林网相连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耕作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农田装备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为建设规模化种植基地,开展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生产、信息化管理创造了有力条件。近年来先后建成总寨镇2000亩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应基地,下河清科技示范农场千亩高原夏菜种植基地、奥凯千亩玉米制种无人机械智慧农业示范园、三墩镇千亩色素辣椒种植基地、果园镇万亩蔬菜制种基地等一批规模化产业发展基地,构建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有力地推动了土地、人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集约化经营,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三是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肃州区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整合相结合,着力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三生融合”美丽乡村。2019年-2021年,累计投入资金9亿元,以“治一方农田、美一方家园”的目标,通过统一设计、连片建设,统筹推进农田建设与村庄建设,统一规划新建住房及生产设施,全力将项目区打造成为“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林成网”的秀美田园。

  三、充分发挥效益,实现“N+目标”

  一是转变传统经营模式。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围绕土地经营作文章,大胆创新,探索出“土地银行”“土地托管”“土地整村流转”多种经营模式,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生产、节约化经营、信息化管理、品牌化销售,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小地变大地、分散变集中,项目区新增有效耕地面积10%以上,耕地质量提升1个等级,土地集中流转率达到50%以上,土地租金亩均增加300-500元,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探索建立“公司+基地+合作社+村委会+农户”五位一体的运营管理模式,农户和村委会以土地入股,形成土地入股分红、土地分红入股、就近务工等多元化增收模式,保障了低收入群众收益,有效巩固脱贫成果。

  二是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提倡农户在不改变耕地用途和自愿有偿的前提下进行土地经营权流转,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降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田坎系数和田块零碎化程度,进而保障农业规模化、现代化作业。高标准农田建成后,耕作条件得到了改善,种养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意愿得到了极大提升。先后引进全银高科、敦煌种业、甘肃丝路旱寒隆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酒泉大禹节水公司、酒泉奥凯种机等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22家,培育形成蔬菜、制种、林果、中药材等千亩以上连片种植基地14个。

  三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全域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土坯房改造充分结合,改造农村土坯房1530户,新建高标准住房1371套,整体拆除“空心组”5个、复垦高标准农田800亩,新建渠道695公里、架设管网1415公里,铺筑田间道路1091公里,并配套道路亮化、绿化、供暖、供电等基础设施,织出了一幅“土地综合利用高、人居环境改善美、富民产业发展强”的新农村建设锦绣蓝图,“看山望水记乡愁”的美丽家园初步显现。

  四、筑牢发展基础,实现农业提质增效

  一是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紧抓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推进示范区建设机遇,在十四五期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0万亩。牢固树立乡村振兴“一盘棋”思想,多措并举,力求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相结合,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与玉米制种基地建设相结合,做到设计科学、安排合理、布局优化。坚持建管并重,积极推广应用高标准农田信息化管理技术,加强后续管理和维护,建成千亩以上连片流转示范点15个,推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二是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将高标准农田纳入永久基本农田进行保护,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筑牢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粮食生产安全意识,按照耕地面积、播种面积、粮食产量“三个不减”的原则,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机农艺技术集成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撂荒地复耕复垦等工作,积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攻关,集成示范粮食生产全程高质高效技术模式,提高粮食单产和效益,确保全区粮食种植面积达到42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3万吨以上,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助推特色产业振兴发展。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平台,大力探索“高标准农田+”模式,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与特色农业发展相结合,坚持“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品牌化”发展之路,持续完善“土地银行”、“土地托管”、“种植托管”等新型经营模式,做大做强“制种、蔬菜、草畜、林果”四大主导产业,培育和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建设一批规模较大、设施完善、特色明显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肃州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肃州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原文链接:http://nync.jiuquan.gov.cn/nongyeyaowen/xianshiyaowen/20211220/11322848551cae21f39.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特产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特时代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全国特产行业信息化应用平台
特产调研网 tc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3596号-8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