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五年新成就】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蝶变”
发布时间:2021-12-21来源: 芜湖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特别是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芜湖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部署安排,如期实现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归零,在省对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同志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获得4个“好”、1个“较好”等次。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我市坚持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继续保持各项帮扶政策的总体稳定,确保政策延续,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蜀山镇关河村:以农为基,特色产业助振兴
产业兴则农村兴。蜀山镇关河村土地资源广泛,但前些年农民收入较低。如何利用好关河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在芜湖市公管局的帮扶下,2017年,关河村率先成立了首家以”党支部+种养殖大户+贫困户”模式的关河沿山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村民以各种形式入股合作社,实现了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变“输血”为“造血”,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引入了新业态。
作为关河村“一村一品”发展主导产业。目前以茶叶为主导开发9个系列12个农产品、注册商标5个、绿色食品认证1个,2021年正在申请加工许可证两项,着力打造关河“沿山”品牌。全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7年的10.14万元发展到2020年的125.57万元。
无城镇黄汰村:农旅融合,打造无城后花园
距离关河村35公里外的无城镇黄汰村曾经也是一个基础设施落后,集体经济薄弱的贫困村。几年来,黄汰村以精准帮扶和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为前提,夯实“双基”建设为基础,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根本,取得了可喜的变化。
当记者来到黄汰村,总投资2800万元的乡村振兴示范(农文旅融合)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完成后将大幅提升黄汰村乡村环境面貌和产业竞争力,成为周边群众日常生活休闲的美丽后花园。
在2017年底全村成功出列,2019年底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后。黄汰村将产业和就业作为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目前引进紫约蓝莓等现代农业企业6家,组建2个专业合作社,现代特色农业面积达到1690亩,带动全村138名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5000多元,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42.56万元。
严桥镇牌楼村:因地制宜,水产养殖促振兴
在严桥镇牌楼村京淼源基地,工人们正在打包发往外地的螃蟹。公司目前拥有生产基地及休闲观光服务区面积10000余亩,其中水产养殖3500亩,发展水产养殖合作社90多个。
公司正在新建1000余亩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将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吸纳100人务工就业,人均年务工收入达8000元,实现由“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转变。
无论是关河村、黄汰村,还是京淼源,他们的变化与发展都是我市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成就的一个个缩影。
2016年至2020年,我市对近3万名贫困人口发放低保、特困、残疾补助4.23亿元;全面落实健康扶贫综合医保“351”“180”政策,补偿54.93万人次0.54亿元;积极开展贫困学生教育资助3.66万人次,全市无一名贫困学生因贫失学辍学;大力实施危房改造6064户;着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3703个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全市建成特色产业示范园区170个,63个贫困村建成“一村一品”特色主导产业71个。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0家。投入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5.99亿元,实施农村道路2816.5公里,村民组全部通硬化道路;实施水利扶贫项目381个,防洪除涝灌溉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建改10千伏线路880.4公里,低压线路2283.4公里。投入公共服务建设资金5.28亿元,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历经5年奋战,2020年我们如期高质量实现了6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1.3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今年以来,我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论述,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有关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聚焦帮扶措施抓落实,千方百计加大社会兜底保障,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截至2021年11月底,为全市放城乡低保对象3.56万人发放低保资金1.58亿元,全市村集体经济达7553.63万元,50万元以上的培强村51个。全市脱贫户户均帮扶措施达6.5项,牢牢守住了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一地四区”建设目标任务,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抓好产业发展、稳岗就业、兜底保障、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凝心聚力、接续奋斗,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努力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确保脱贫攻坚成果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系统研究巩固期内的扶贫工作对象、重点工作任务、主要帮扶政策等,重点做到“三个衔接”。即思想上衔接,“十四五”时期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内容,确保脱贫人口在乡村振兴中不掉队。政策上衔接,攻坚期内的产业、就业扶贫等与时俱进,开发式帮扶政策、扶贫资金投入保障政策等继续保留,超常规举措逐步取消。工作上衔接,脱贫攻坚的超常规举措向扶贫开发的常态帮扶转变,从集中攻坚向长效机制转变。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年,市乡村振兴局已正式挂牌。未来,我市将立足新起点、担当新使命、奋进新征程,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努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
原文链接:https://nync.wuhu.gov.cn/nyzx/bmyw/833643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湾沚以南 “津”现“樱花森林”
最新发布
- 广安市邻水县被授予“中国油橄榄之乡”2025-02-28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5期2025-01-06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4期2025-01-06
- 辞旧迎新促团结 滆有智慧同奋进2025-01-06
- 自治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省级)指导目录(2024年版)2025-01-06
- 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综合执法监督局执法人员名录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