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特产调研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正文

[安徽] 界首:红薯深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发布时间:2021-12-21来源: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佚名

    进入冬季,正是加工“三粉”的季节,走进安徽省界首市泉阳镇王付全村粉丝加工车间,粉面搅拌机、打粉机,机声隆隆。“我们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是靠‘三粉’加工,红薯是当地群众种的,我们把它收回来以后,加工成粉面,再加工成粉丝、粉皮粉粽,现在我们每天可以生产5000多斤,今年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70万元。”泉阳镇王付全村党总支书记王允龙说。

    今年61岁的李奎是泉阳镇胡集社区吴庄居民,靠着传统手工加工粉皮的手艺,在每年冬闲的时候加工粉皮,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据李奎介绍,一斤粉面可以加工一斤粉皮,一斤粉面5元,加工出来卖10元,他从9月份开始到腊月份,好一点能加工一万多斤,挣四五万元。

    泉阳镇依托丰絮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红薯种植繁育基地优势,大力发展红薯种植、加工产业,不断延伸红薯种植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随着安徽丰絮农业现代科技示范园“两薯”繁育种植基地的建设,有了脱毒种苗,有了种植技术指导,又有了回收深加工,群众种植红薯的积极性高涨,从原来的一家几分地的小规模种植,发展到现在的几百亩、上千亩的规模化种植,推动了当地红薯种植产业的发展。

    红薯深加工不仅解决了群众种植红薯销路问题,也提高了群众种植红薯的积极性,经过深加工后的红薯身价翻了几番,曾经的“土疙瘩”变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我们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形成种苗繁育、种植、回收、加工一条龙产业链。目前,泉阳镇红薯种植面积达到5000多亩,红薯种植加工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泉阳镇党委副书记刘大庆介绍。如今,泉阳镇通过发展红薯深加工产业,不仅把红薯做成了粉面、粉皮、粉丝、粉条等高附加值的产品,还注册了商标,打造独具特色的地方品牌,逐渐形成了红薯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

  


原文链接:http://nyncw.sh.gov.cn/xyyw/20211221/01ad2b572cd44f2fad7efd692d9efddf.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特产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特时代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全国特产行业信息化应用平台
特产调研网 tc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3596号-8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