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蘑菇年消耗农业废弃物2万多吨,农科专家用食用菌串起循环农业“生态链”
发布时间:2021-12-17来源: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新洲区菇正源蘑菇厂负责人冯强义在检查蘑菇长势。长江日报记者詹海波 摄
白白嫩嫩的双孢蘑菇,在市民眼里只是一种普通的餐桌食材。但是,在武汉市农科院食用菌专家眼中,这些小小的蘑菇不仅能为人类提供优质菌物蛋白,还是自然界中处理农业废弃物的小能手。13年里,武汉市农科院蔬菜所食用菌研究团队的专家们,先后摸索出“一料三菇四用”循环种植模式、莲子壳改进平菇原料包、奶牛粪种植双孢蘑菇等模式,年消耗农业废弃物2万多吨。
2万平方米双孢蘑菇厂,年消耗奶牛粪600多吨
12月7日,长江日报记者来到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示范基地——武汉市新洲区菇正源蘑菇厂,这里同时也是武汉市农科院蔬菜所、畜牧所联手合作奶牛粪发酵用于种植双孢蘑菇技术的示范基地、干湿分离奶牛粪种植双孢蘑菇技术示范推广基地。
今年55岁的冯强义是菇正源蘑菇厂的负责人,他种植蘑菇29年,2019年从山东来到新洲种植双孢菇。原本信心满满准备在新洲大干一场,来了后却发现,这里种植蘑菇的原料跟山东完全不一样,一下子傻了眼。“山东那边用麦秆跟鸡粪做原料包,这里用稻草跟黄牛粪。现在秸秆还田,稻草变少了,黄牛粪则要从内蒙古运输过来,对于企业来说,成本较高。多亏了农科院专家就地取材,帮我解决了生产成本高的难题。”
冯强义介绍,在武汉市农科院蔬菜所、畜牧所的共同努力下,原料包中的黄牛粪换成了奶牛粪、稻草换成了杏鲍菇菌渣,种植成本下降了一半。“我这个2万平方米的蘑菇厂,一年消耗奶牛粪640多吨,解决了黄冈一家400头奶牛场处理牛粪的难题。”
“这项技术不仅解决了奶牛场的难题,也解决了杏鲍菇废弃菌渣包的问题,还解决了双孢蘑菇企业原料成本高的问题。可谓一举三得!”徐古街农业服务中心陶应飞主任介绍,徐古距离黄冈、麻城较近,“那边奶牛养殖场较多,奶牛粪是企业最头疼的问题”。经过两年实验,使用畜牧所研制的微生物制剂,可以有效除掉牛粪中的氨气。蔬菜所食用菌研究团队则把丢弃的杏鲍菇菌渣包回收再利用,成为种植双孢蘑菇新的培养料,种完双孢菇的培养料还可以直接当作有机肥回收。
今年3月,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双孢蘑菇岗站对接会在武汉举办,全国双孢蘑菇专家齐聚江城,武汉市农科院的成功经验将在全国推广。
替换平菇培养料,年消耗莲子壳近万吨
平菇是武汉市种植蘑菇最多的品种,也最受市民喜爱,每年产量约有4万多吨。
2017年,武汉市农科院蔬菜所食用菌研究室开始研究如何替换平菇原料包里的棉籽壳。“之前平菇原料包以棉籽壳、玉米芯、麸皮为主。随着棉花种植往西部迁移,棉籽壳的价格从最初的几百元一吨,涨到2000多元一吨。如何平替棉籽壳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农科院蔬菜所食用菌研究室主任马晓龙介绍,团队一直在研究如何就地取材代替菌包里的原料,不仅可以消化农业废弃物,还能降低种植户成本。“湖北盛产莲子,莲子壳却是种植户眼里难以处理的难题。莲子壳硬度高,堆砌起来难腐烂,直接烧毁难烧尽。”了解到莲子种植户的难题后,他们马上想到,是否可以用莲子壳代替平菇菌包里的棉籽壳?就这样,团队人员花了4年时间,探索莲子壳、玉米芯复混替代新技术,最终把莲子壳、玉米芯复混料在平菇原料包中的添加量达到了60%以上,有效降低了传统原料棉籽壳的使用量及成本。
“莲子壳特有的理化结构加强了平菇菌包透气性,缩短了平菇菌包的生产周期,经过多次试验最终获得成功。用莲子壳代替平菇原料包里的棉籽壳,不仅解决了莲子种植户的难题,也破解了棉籽壳涨价问题,降低了蘑菇种植户种植成本。现在武汉及周边的平菇种植户,基本上都采用的是添加有莲子壳、玉米芯的复混原料包。”马晓龙说。
据了解,武汉每年平菇种植规模超过3000万袋,按照约1.5公斤干料中添加20%莲子壳来算,一年可消耗莲子壳近万吨。
“一料三菇四用”,循环种植变废为宝
“一料三菇四用”是马晓龙博士团队在新洲徐古街花费8年时间,摸索出来的一种结合当地独有的资源循环利用种植模式。同一批培养料,先后生产杏鲍菇、草菇、双孢蘑菇3种菇类,最后的废料制作有机肥,返回农田第四次利用。
2008年,徐古街种植蘑菇的农户较多。其中,杏鲍菇生产模式成熟、面积大,但是生产后的杏鲍菇废渣成为生产企业负担,处理不当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如何解决杏鲍菇废渣问题,成为马晓龙博士团队的研究课题。
依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马晓龙博士团队开始尝试把杏鲍菇废渣粉碎、发酵,直接用于草菇种植。马晓龙介绍,通过多次实验发现,杏鲍菇中含有甘蔗渣配方的原料,更有利于后续草菇、双孢蘑菇的种植。种植完的草菇的菌渣粉碎后,再添加没有生产草菇的新鲜菌渣,便可种植双孢蘑菇。
“从全国来看,杏鲍菇是工厂化种植模式中最成熟的食用菌之一,全国生产杏鲍菇的厂家超过700家,年产量超过200万吨。杏鲍菇菌渣再利用推广,前景非常广阔。”马晓龙说,目前,福建、江苏等地已经把杏鲍菇菌渣做成双孢蘑菇生产主要原料。
“我们下一个研究方向,就是如何以固液分离的猪粪为核心,制作菌菇培养料。利用食用菌特有的循环能力,把更多的城市周边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破解农业废弃物污染问题。”马晓龙博士推荐,与肉类蛋白相比,食用菌具有易于人体吸收的优质菌体蛋白、低脂肪的优势,“秋冬季节,市民可多购买金针菇、杏鲍菇、平菇等食用菌”。
附件:
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原文链接:http://nyncj.wuhan.gov.cn/xwzx_25/whsn/202112/t20211214_187308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下一篇: 五大行动全面启动 种业振兴顺利开局
最新发布
- 广安市邻水县被授予“中国油橄榄之乡”2025-02-28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5期2025-01-06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4期2025-01-06
- 辞旧迎新促团结 滆有智慧同奋进2025-01-06
- 自治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省级)指导目录(2024年版)2025-01-06
- 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综合执法监督局执法人员名录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