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农机总站办实事“见事”“见行”“见效”
发布时间:2021-12-07来源: 西安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自“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西安市农机总站党员干部在为群众排忧解难时,坚持多听基层声音、多看群众需要,从呼声诉求中见事、见行、见效,实打实地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让群众得实惠。
一是多看一线需求,于群众呼声中“见事”。民之所需,心之所向,行之所至。为群众办实事,找准事、谋对事是基础。今年三夏,小麦收获“洪期”,我市出现“机荒”。6月9日,临潼区铁炉街办小麦抢收工作告急,1万余亩已成熟小麦急待收割,群众心急如焚。接到群众求援电话,我站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向南片区县调集小麦收割机,鄠邑区农机管理站积极响应,迅速协调渼陂农机专业合作社急调3台收割机,历时3个小时, 转场200多里帮助群众“龙口夺食”,村民激动地发抖音:终于有收割机来收麦了,党和政府真好啊,把我们的事放心上……
今年三夏,因天气多雨,多省市小麦收获期集中,外出跨区收割机不能及时返回,致使我市收割机供不应求,群众热线求援不断。市农机总站成立了紧急调度中心,连夜安排区县摸清全市机具需求,为有效调度好全市的收割机,通过“农机直通车”平台、农机合作社群等渠道发布信息,急招我市跨区作业农机手返回,仅3天时间调回1000余台收割机,缓解了群众燃眉之急。
二是多听基层声音,从群众诉求中“见行”。秋种一粒粟,来年万颗籽。市局结对帮扶的蓝田磨李村地处岭区丘陵地带,劳动力和农机具短缺,加之秋淋天气影响,播种期比往年推迟了20多天,村干部和群众忧心忡忡。我站乡村振兴工作队员将这一情况反馈给单位后,领导高度重视,把帮助群众种好秋粮作为为群众办实事的一项具体行动,立即筹措经费,联系蓝田铁骑农机合作社,派出技术好的农机手和2台播种机,帮助群众种植了小麦、油菜。村民们一起搭手给农机添加化肥、种子,看着田地一派繁忙景象,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口中啧啧称赞:市农机总站想得真周到,帮村上解决了大难题......
今年“三秋”生产一线,农业装备助力,新技术加快落地,机械化给力,农业生产兴起来。不用翻地也能种小麦,免耕宽幅播种机开过,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一条龙作业,秸秆覆盖还田,土地盖上“被子”,水土保住了,地力上来了,化肥减施了,亩产增加了,应用该技术每公顷节本增效约1500元,全市完成免耕宽幅播种62.6万亩,超额完成省上下达我市的小麦宽幅播种任务。如今,像铁骑农机合作社这样从事农机服务的“田保姆”越来越多,把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的轨道中,“服务套餐”精准满足农民需求。一个村百十亩地全托管,合作社提供从整地、购种、播种到收获的全程服务。
三是多办利民之事,在群众满意中“见效”。办实事的质量高不高、效果好不好,要看群众满意不满意。“为农机云课堂点赞!‘农机云课堂’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学到新技术,了解新农机,太好咧!”参加听课的农民朋友们纷纷在评论区留下这样的肺腑之言。“农机云课堂”是市农机总站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之一,是解决“疫情下农机手培训难”问题的实际行动,打通了农民群众技术、知识落地最后一公里。
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依靠“人才强机”“强机富农”。市农机总站积极创办“农机云课堂”、开办“田间课堂”、开设抖音账号,直播农机田间生产活动,农机手用手机随时随地就能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截至目前, 共举办“农机云课堂”16期,收看68571人次; “西安农机”抖音发布视频80条,粉丝4950人,浏览量超200万。中国农机化导报、西安日报等媒体做专题报道,人民日报新闻客户端两次转载课程直播预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分享:
原文链接:http://nyncj.xa.gov.cn/xwdt/zhxw/61ad6e3af8fd1c0bdc72381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发布
- 广安市邻水县被授予“中国油橄榄之乡”2025-02-28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5期2025-01-06
- 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简报第54期2025-01-06
- 辞旧迎新促团结 滆有智慧同奋进2025-01-06
- 自治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省级)指导目录(2024年版)2025-01-06
- 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综合执法监督局执法人员名录2025-01-06